•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诗画田园稻飘香

—— 左权县交通运输局驻村帮扶兴产业助力东安村实现乡村振兴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6-12

东安村村民抢抓有利时机开展水稻机具插秧作业。通讯员 邢兰富 摄

太行山下,清漳河畔,左权县麻田镇东安村迎来了水稻插秧的繁忙季节。日前,记者走进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只见插秧机在田间地头穿梭,精准地将嫩绿的秧苗插入泥土中,为大地披上了一袭新绿。

近年来,东安村立足“向山、向水、向田、向大美自然要产业”的发展思路,把种植优质水稻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引进机械化育苗新技术和新品种,以现代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有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水稻连年增产丰收,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一切,都离不开左权县交通运输局的驻村帮扶。

2018年,左权县交通运输局驻村工作队来到东安村。在了解到东安村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且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种植水稻的历史后,决定重新开展水稻种植,助力东安村实现乡村振兴。

说干就干。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东安村村“两委”干部,奔赴太原大型水稻种植基地考察学习,深刻认识到了东安村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更加坚定了他们要发展水稻种植的决心。

回到村里,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先用50亩地作为纯天然绿色有机水稻种植示范田,实施统一作业、统一引进良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械化种植、统一科学化培育。凭借示范田的成功和经验的积累,东安村逐渐将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以上。

随着水稻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麻田镇投资25万元,实施东安村水稻育秧大棚配套工程,新建了2座钢架式育秧大棚,安装了自动化喷灌系统,配套了电力设施,购进了全套先进的育秧机器设备。左权县交通运输局还从太原聘请专家为种植户传授育秧技术,实现了水稻秧苗自育自给、自足自用。

“现在,育苗都在流水线上操作,村民只需要把空苗盘放到传送带上,随着机器转动,就能完成装土、播种、洒水、覆土等工序。育苗盘制作完成后,再集中放到整理好的苗床上进行覆膜,等待发芽生长。”东安村挂职书记原美玲向记者介绍。

不仅注重育,更注重收。东安村在完成渠系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购进了插秧机、打稻机、推米机,既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产量。“以前是‘粒粒皆辛苦’,现在是‘粒粒皆收入’。”原美玲感慨地说。

有了产还不够,还得解决销的问题。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东安村注册了“清漳牌”大米品牌,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加工包装,以网络直销的模式运营,打响了“麻田清漳 东安稻香”的名号。

2023年,水稻亩产达1300斤,收入3500元,比种玉米增收近两倍。

这股发展势头如同春风般吹拂着东安村的每个角落,让村民们信心倍增,也吸引了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创业。曹计林夫妇便是其中之一。

站在自家的稻田边,望着满眼的绿意,曹计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里水稻种植发展得真是好,我们也赶紧回来沾沾光。多亏了工作队,现在田间道路都硬化了,劳动起来更方便,运输也更顺畅了。”

一年一年,稻谷飘香,东安村也迎来了一批一批的游客。

东安村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稻田自然景观,打造农旅融合项目。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等农业生产活动,为稻田研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学生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农耕文化,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这些项目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收益。

今年,麻田镇继续扩大水稻种植范围,在泽城、西崖底、苏公等清漳河沿线村,种植水稻500亩;在西崖底、云头底等村,配套开展2230米渠系建设。同时,以东安村为试点,与知名企业北大荒集团合作,试验种植晋稻17、华浙210、长粒香、五优稻等优质品种,打造“麻田高端稻米”品牌、田园观光旅游产业。

如今在东安村,只要提起驻村工作队,村民都由衷地称赞:“村里能有今天的变化,他们可吃了苦,受了罪,下了功夫了!”“他们是真驻村、真帮扶,把实事办到了老百姓心坎上。”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个太行山深处弥漫着艺术气息的山村田野,期待着更多人慕名而来,观赏生态景观、体验乡村生活、品味传统文化,共同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记者 张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