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太谷

修复太谷古城 守护历史根脉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4-06-03

修缮现场

“华灯初上,穿一条古巷,入一座老宅,品一杯清茶,赏一段秧歌,沐一阵晚风,太谷古城生活香不香?……”随着网红博主这条图文并茂的短视频的介绍,从5月小长假开业至今一个多月来,位于太谷古城上官巷2号的一座道光时期的清代二进小院成了热门打卡点。这里是主打秧歌剧的“建桃剧社”,在古色古香的青砖瓦舍间,游人赏古风、品秧歌,仿佛置身于曾经的“中国华尔街”。

由此,无论是外来的游人,还是城内的太谷居民,对太谷古城的修复保护工程都赞不绝口,并充满期待。

如何推动太谷古城保护利用,让古城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日前,太谷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向明在太谷古城修复工地上视察时,再次重申了古城修复保护的清晰思路:要努力找到一条太谷古城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利用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整体保护的理念贯穿到古城保护规划的全过程,秉承“修旧如旧、展现文化、满足功能”的理念,提升古城规划的科学性、精准性、可操作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古城特色风貌,注重古城功能织补,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把古城保护、建设和发展有机结合;深入挖掘太谷作为晋商文化策源地、建筑文化荟萃地、非遗文化集聚地、戏曲文化示范地、武术文化精品地、社火文化萌发地、美食文化富集地、中医药文化传承地等特色优势,以古城为载体和平台,开展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管理,构建完整的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体系,培育“太谷古城品牌”,讲好“太谷古城故事”。

这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人文态度,也是太谷区领导集体一任接着一任对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的珍爱之心、尊崇之意。

太谷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积2.01平方公里,历史文化街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城内拥有完好四合院170余处。现存东大街540米,西大街810米,南大街620米,临街商铺900余间,部分票号、钱庄、账庄、银行、药材行等遗址依然留存。

近年来,太谷区委、区政府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古城保护管理力度,统筹做好文物保护规划和修缮利用,让太谷历史文化不断焕发新光彩。

2022年12月1日,《太谷古城保护规定(试行)》正式实施,太谷区人民政府将太谷古城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列入各单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

保护利用工作围绕“明清风韵、晋商之都”发展定位,采取有序的步骤进行改造和提升。首先,重点进行东、西、南街房屋店面的修缮工作,以恢复古城的历史风貌。随后进行街道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古城的整体环境;在此基础上,推进十大片区的建设,进一步丰富古城的文化内涵和休闲体验,将以建设“太谷优秀文化的展示区、非遗的传承区、高品质的休闲生活区”为目标,在保留必要的古城商业人居“烟火气”的同时,重点发展“四个一百”,即一百家“博物馆+”、一百家非遗传习所、一百家高品质民宿、一百家名人名家名企工作室,将太谷古城打造成一座文化之城、回忆之城、研学之城、人才之城、高品质的休闲生活之城。

2023年5月起,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指挥部启动了一系列整治与修缮工程,涵盖了南大街、县前街共计21处建筑立面整治修缮内容已完成98%、8处院落(总建筑面积602.36平方米)修缮已完成80%,沿街11处商铺、南大街游廊基本完工,且正在有序进行汉纹锦彩绘工作。同时,南街已制定“特色小吃一条街”的发展规划,并正式展开招商活动,计划引入的商家数量约为20家,预计占据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推出了40个院子的对外合作招商,目前已经全面启动。

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4月中标了太谷古城修缮工程,施工组织措施经过了专家论证,针对各种建筑细化方案,对建筑上的构件,如木雕、砖雕、石雕等都进行了精细修缮。

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指挥部在修缮的同时,积极推进非遗进城工作,增加古城活力,积极协调太谷麦秸画传习所成功入驻古城,并开展研学活动,协助太谷晋剧博物馆拓展展厅面积、建设演出戏台,晋派砖雕博物馆也入驻古城,并开始布展;协调帮助太谷秧歌剧社入驻古城,开展民谣、快板、演唱等文化活动,收到良好成效;规范了古城房屋修建、翻建审批流程,并与古城内房屋交易对象签订了古城保护协议书;为加强古城文化研究和宣传推介工作,举行了古城LOGO创意设计征集,3800余人参与投票。去年古城指挥部开通了“太谷古城”公众号,对太谷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宣传,已发表文章140余篇,积极和各类大学进行政校合作,与山西农大城乡建设学院开展了“我在古城修院子”活动,与晋中信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太谷区传统文化志愿者协会开展了文化遗产专题课程研学活动等。

坐着黄包车静游古城,畅听晋商故事,到“龙门客栈”歇脚,去麦秸画工坊体验工艺之美……随着古城保护走向深入,那些淹没在乌马河波光里的古院落、老字号、老故事将伴着热闹的市井烟火穿越而来。

文/记者 路丽华 通讯员 阴娜 图/通讯员 郭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