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5-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这些论述突出强调了基础建设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努力方向和工作要求。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特别是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要求,主动适应社会治理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全周期动态治理、全方位依法治理、全要素智慧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必须向基层赋能,下移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基础中的基础。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发生在基层、发酵于基层,处理好了可以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处理不好无事可能生出事来、小事可能演变成大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要注重发扬优良传统,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多元化解机制,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和落实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和接待群众机制。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手段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平台、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抓住城乡社区这个基点,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各类组织职能作用,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完善的制度机制和疏通渠道,最大限度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于无形,最大限度积聚起维护和谐稳定、促进改革发展的社会合力。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必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市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主要承载地,是社会治理体系中宏观和微观的转承点,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战略支点,跟基层相比具备解决重大矛盾、化解重大风险的必要资源、力量、手段、权能。新时代新征程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一项很重要很紧迫的任务,就是夯实市域社会治理责任,充分整合市域社会治理资源和力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构建市域社会治理中心,形成市域社会治理中心联动体系,形成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的市域风险防控指挥链、防控网,力争实现各类重大风险在市域范围内全面解决,让市域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必须着力解决社会治安难题,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责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完善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要紧紧围绕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统筹推进城乡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和针对妇女儿童、留守老人等的违法犯罪活动,着力提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和跨国跨境跨区域犯罪能力,依法整治治安乱点,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全社会的责任,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发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让大家共同承担起创造安定和谐家园的社会责任,共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