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3-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美乡村,首要在和,和然后美。近年来,我市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紧紧抓住“和”这个关键,多措促和,着力塑造“和和不同、和和与共”的生动局面。在中国农村杂志社组织的2023“和美乡村百佳范例”宣传推介活动中,平遥县段村镇横坡村、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祁县城赵镇修善村入选百佳范例,充分反映了我市加强和美乡村建设的良好成效。
横坡村 以旅塑和
走进平遥县段村镇横坡村,一条条村道宽敞洁净,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昔日贫瘠的土地变为万顷良田,旧时的老窑洞改造成特色宾馆和习俗展示馆,一股美丽新农村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横坡村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15公里,是一个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全村共有土地1万余亩,其中耕地2702亩,人口2053人。横坡村自然生态良好,文化底蕴深厚,黄土高原丘陵山区特色土窑洞、砖窑洞、四合院、古街、古巷、古庙宇等古建古迹保存完好,2016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近年来,横坡村以集体合作社为基础,与县级龙头企业平遥煤化集团合作开发包括采摘体验区、生态景观区、军事拓展体验区、国学文化体验区、水上项目体验区、窑洞文化体验区、民俗风情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生态养殖区和食品加工区等10个功能区在内的农旅融合产业集聚区,采取“节庆+旅游”的模式,连续举办八届美丽乡村文化节,成功承办两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乡村大型采风活动,连续打造六届平遥中国年横坡古村大型实景灯展,把曾经“迟暮”的古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村,走出一条以乡村旅游为龙头、村企共建、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6年至今,横坡村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400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28万元,村集体资产逾1100余万元。全村有1/3的家庭资产达到100万元,87%的家庭在城镇拥有住宅,93%的家庭拥有一辆小轿车。
“我们物质生活富足了,也要让村民的精神生活富足起来,让全体村民共享村庄发展成果。”横坡村党支部书记郭兴峰表示。
富起来的横坡村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伍和文化宣传队伍,引导群众过健康的文化生活,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村里还建成了农家书屋、老年大学和道德讲堂,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大院,每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义务劳动模范”“劳动致富能手”“十佳孝星”等评选,每年召开老年人座谈会,为村里的老人、五保户发放慰问金,在村民中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村里成立的教育基金会,累计发放各类奖学金、助学金56.6万元。
“今后,我们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重点打造和美乡村文化节和‘平遥中国年我在横坡过大年’节庆活动,不断塑造村美业兴民和的发展前景。”谈到横坡村的未来,郭兴峰信心满满。
大寨村 以产彰和
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是大寨精神的发源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寨村进行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开辟层层梯田,并通过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内涵的大寨精神,不仅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当代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新时期,大寨村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齐头并进,村庄发展日新月异,开启了和美乡村建设的新征程。
2012年以来,大寨村抢抓发展机遇,调整产业结构,重新组建成立了山西大寨经济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手抓农,一手抓工,逐步由单一传统农业转向二三产业发展,向品牌化转型,利用自身优势上项目、引资金、招人才。如今,已形成了乡村旅游、新农业科技、服装加工、农产品开发、饮品加工等七个产业。
大寨村还深度挖掘大寨品牌内涵,不断提升大寨旅游级次。围绕打造高标准红色旅游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先后建成了大寨森林公园、大寨展览馆、大寨文化展示馆、大寨书画收藏馆、大寨红色主题博物馆、大寨红旗广场等一大批标志性建筑。保护性开发了大寨窑洞、大寨人民公社旧址、大寨礼堂。着眼“大大寨”战略的实施,全面启动大寨特色小镇、大寨现代化农业观光园、大寨旅游景观大道、大寨旅游接待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
产业的兴旺,也为全村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寨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听群众呼声,做实民生项目,把共同富裕的要求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大寨村实行6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人每月200元,7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人每月300元的养老金制度;小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全部免费上学;大学生享受奖学金制度;每年年终给每个村民发放1000元和其他福利;建成老年活动中心;新建幼儿园活动室、小学初中教学楼;实施安居工程,新建住房2.8万平方米,实现网络、闭路电视“两覆盖”,供水供气供暖“三集中”,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四统一”。如今的大寨人,“小有教,老有养,考有奖,吃水不用吊,看病不用跑,运输不用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修善村 以善修和
“辉煌昭馀有个美丽的村庄,潺潺渠水奔流着欢唱,天地灵气把你滋养,修善是美丽的人间天堂……”这首美妙的歌曲是祁县城赵镇修善村的村歌。在2023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中,修善村的村歌《修身为善走天下》以优美的旋律、蕴含深意的歌词、歌手精彩的演绎,获得三等奖。
修善村地处汾河、昌源河、乌马河三河交汇处,地肥水美、田园锦绣、人杰地灵。“我们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汉校尉温序、汉司徒王允、汉人成佛第一人田善友都曾在这里生活过。”说起修善村的历史,修善村党支部书记段续斌如数家珍,“修善村是远近闻名的‘三贤故里’,也是中国善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走进修善村,道路宽阔平整,环境优美宜人,最抢眼的,是村里随处可见的“善”文化宣传标语,细节处尽显“善”意。“我们在全村推行以‘善文化’为核心的道德理念,大力弘扬‘修善人善、善言修行、善待他人’的传统美德,全面挖掘以‘善’为核心的地方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段续斌说。
以“善文化”为依托,修善村打造了“善”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针对中小学定制特色课程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衔接,邀请专业老师讲解,富有针对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建设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开展党员、农民工培训,接待旅游住宿,打造“党建+培训+旅游”的特色发展模式。
依托田善友、王允、温序三位历史名人,修善村建设了三贤善馆、“二十四孝”文化墙、砖雕“百善”照壁、王允文化公园、家风家训一条街,构筑修善德善格局,打造中国“善文化”第一村。
以“善文化”为引领,修善村全面加强村庄建设,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碧畦黄陇稻如京,岁美人和易得情。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加强和美乡村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越过越甜蜜,越走越有奔头。
通讯员 梁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