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为驻足文学者喝彩

——读昊然《秋晴集》随想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3-02 08:33:21

温洲

昊然从年龄上大我5岁,经历的世面和风雨显然要多。《秋晴集》里的每篇文章写的都是历史、写的都是思考、写的都是情怀。

如果昊然的文字生涯不间断,他很可能成为我们家乡那个小县城里一名活跃并成熟的新闻工作者,《秋晴集》中的《我与有线广播》《再识高福喜》等篇目即可佐证。年过半百之后,重新驻足文学,昊然凭借着他特有的勤奋执着和固有的文字功底,一批作品在各类报刊中屡屡亮相,文学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学“破圈”,双向奔赴。网络平台与文学“联姻”,旧友、新知的作品用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精彩呈现。作为曾经的文学青年的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并走近了昊然,不断地从他输出给读者的文字中感悟家乡的人文风情,领悟人生的艰辛不易。他流露出的文字是真诚的、隽永的、饱蘸情义的;他的创作手法是朴素的、耐心的、充满激情的。

能够毅然决然地驻足文学,需要一种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力量。我想,昊然是具备这种能量的,用他自己的话讲,“文学就是一种推动人类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秋晴集》中的文字,就是他——我心目中的一位文学新知,对文学孜孜追求的丰硕成果。

文学生产中,好的内容、好的立意是不变的基础和核心。理论上讲,好的内容是能够跨越时间和时空的。昊然的文章里既有对故乡这片热土的深情眷恋,又有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独特阐释;既有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又有对人对物的近距离描绘。可以说《秋晴集》中的每一篇,立意都很高远,内容主题有意义也有意思。源于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永远有着旺盛生命力和传播力,因为文学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艺术表现。我们都在经历现实生活,我们都将成为历史。

文字加上想象力,是作者最浪漫的表达,这就需要持续地修炼内功。《秋晴集》中有几篇文章读后印象颇深,耐人回味。《暖炕》《剥柴》《小站》《姥姥家》,从标题不难看出,均是生活中的日常,早已存在。作者能从常见的事物中,寻找并发现不同寻常的美,通过厚朴的文字和白描的手法去耐心地认真地表达,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剥柴的日子伴随着村子里的袅袅炊烟,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看似平常简约的文字,却让人思绪万千!记忆中的《小站》无疑又在提醒我们,人生要遇见多少个大大小小的站台,我们都应把每一个小站当作又一次出发……而《姥姥家》,让我们升腾起多少童年记忆,许多往事并不如烟。

文学的阅读与欣赏,在今天越来越成为一种“小众”行为。层面参差,理解各异。正如文前所述,本人与作者算得上是一个时代的人,加之同为一域出生,对作者的文字表述内容多有同样的感受和浅薄的认知。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创作冲动,却一事无成。昊然老兄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有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还又有一腔钟情文学的热忱,所以,他的作品集结成册是迟早的事。而我只能在这里静静地拜读,默默地祝福了。

为驻足文学者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