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天下>国内

突出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学方法增本领③

来源:人民日报时间:2024-01-29

积极探索开展“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等,畅通群众意见反映渠道;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办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围绕民生诉求等方面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实行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突出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难点问题,把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正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迫切需要我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善于运用这一重要思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不回避躲闪、更不能讳疾忌医。新时代以来,从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到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再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践表明,抓住问题就找到了实践前进的突破点。对于“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和“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只有奔着问题去、迎着矛盾上、向着难处攻,才能在回答时代问题中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抓住症结、解决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工作方式。1988年,习近平同志赴任福建宁德伊始,就深入基层,听民声,察实情。调研开路,实干开局,亲下基层接访,深入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带领宁德党员干部群众,“滴水穿石”“弱鸟先飞”。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地方考察调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谋篇布局。我们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加强科学论证,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要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需要。

检验调查研究成效,要看是否摸清社情民意、是否解决实际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把“实”的要求贯穿工作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强调“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我们要把握开展调查研究“深、实、细、准、效”的“五字诀”,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哪些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哪些方面调研,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就重点在哪个环节调研,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要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

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前进道路上,我们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本领,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