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日报时间:2024-01-24 09:24:16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必备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023年,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大水网骨干工程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托起发展路,打通大动脉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打通交通运输大动脉,就是打通了经济运行的“大动脉”。
2023年12月21日,离隰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交口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这条高速公路,与其他高速公路共同构成一个纵贯南北、承东启西、覆盖全省、通达四邻的高速交通网络,为吕梁革命老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到2023年年底,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6333公里,开通运营6186公里,117个县(市、区)中115个通了高速公路。
地下深处,轨道长龙逐渐成型。2023年12月31日,随着最后一组25米长的轨排缓缓铺设,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实现全线“轨通”。继“洞通”和“轨通”之后,这条省城居民期待已久的地铁线路预计今年2月实现“电通”,3月开始组织联调联试,9月启动不载客试运行,太原轨道交通迈向“成网”时代。
过去一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运输服务、可持续发展及行业治理等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快成型,托起百姓幸福生活和产业发展通途。集大原高铁、雄忻高铁、临浮高速公路、太原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国家重大工程朔州机场开通运营,芮城、灵丘通用机场投运。河津龙门等8个便民码头开工建设。
顺应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畅捷出行的新期待,我省不断夯实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支撑,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实现“市市通动车”和98.3%的县通高速公路;开通太原至北京、大同、吕梁、晋城、运城的“一站直达”动车组列车和“太忻号”城际列车;民航运输累计通航城市85个,并成为国内短途运输航线密度最高的省份,航线数量、飞行量和运输量位列全国第二。
一个立体联网、内外联通、多式联运、有机接驳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持续构建中。晋津冀路港的深化合作,有效带动货物运输“公转铁”“散改集”,铁路集疏港比例大幅提升。省内7家多式联运企业试点启动“一单制”,提供“一次托运、一单到底”高效运输服务。网络货运完成货运量全国第一,继续保持领先。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郭丙福表示,新的一年,将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撑。
建成旅游公路支线、连接线2400公里;实现117个县(市、区)高速公路全覆盖;打造“津海晋门、晋商冀港”出海新通道,建设省市两级综合交通运输信息中心……一个个目标推动山西跨向更加精彩的未来。
打造新底座,培育新动能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过去一年,我省大力推进以5G基站、数据中心、充换电设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数字基础新底座、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
一座座5G基站串起街区工厂、筑就信息高速路。5G网络覆盖市县乡村,惠及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在太钢峨口铁矿,通过5G技术与有轨运输过程全场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井下电机车的无人自动驾驶、远程装卸、实时监控和集群调度等功能。在山西华翔集团,一张覆盖3个园区的5G专网,使数据实现毫秒级传输,该集团通过5G+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起七大数字化管控应用平台,推动生产经营提质增效,人均产值提升33%,运营成本降低8%。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紧跟“东数西算”政策,我省以算力基础强基、算力产业强链、算力应用强效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算力结构、丰富算力资源供给,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不断激发算力应用活力。
位于大同灵丘的秦淮数据集团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总规划13期,全部建成后IT总容量将超500MW。一座座计算机房渐次拔地而起,目前,该基地1—8期已经投运,9期正在建设中。“得益于优异的营商环境和山西省对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秦淮数据在大同打造出了亚洲规模最大、能效最好、效益最优的数据中心园区之一。”秦淮数据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全省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9.3万个,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建设任务;获批16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过91万架;算力综合指数和算力规模均列全国第七位。
服务于经济绿色转型和人民生活需求,我省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让新能源汽车在家门口就能充上电,出得了城,下得了乡,也回得了家。在太原,各类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已突破4万个,在总体规模、公共充电桩密度、覆盖率等方面,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全省高速公路132对运营服务区实现了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首个“光储充供”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大盂收费站顺利并网,迈出“交能融合”建设新步伐。
放眼三晋大地,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速推进,为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态卷
凛冽冬日挡不住建设者们前进的步伐。1月1日,侯马市举行2024年首批2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包括14个产业类项目、3个基础设施类项目,以及汾河流域汾河干流浍河侯马段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政通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改善等3个“一泓清水入黄河”类项目。
让汾河“一泓清水入黄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山西的殷切期盼,也是我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核心任务。2023年,山西加快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深入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以水质改善为目标,以工程实施为抓手,衔接已建、在建和新建重大水利和生态环保治理工程,多措并举统筹抓好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治理等重点工作,促进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一个个引调水工程穿山越岭,一座座水库大坝巍峨矗立,山水连绵间流淌勃勃生机。2023年12月5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毕,龙华口调水工程一级加压泵站主厂房顺利封顶,比原定施工计划提前两个月。此为山西“三纵九横”现代水网骨干工程中第二横,也是连接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保障阳泉市城乡供水安全的民心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改变阳泉市供水单一水源现状,为城乡安全饮水加上“双保险”。
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中部引黄水源工程泵站首台机组启动通过验收,太忻滹沱河供水、龙华口调水、小浪底引黄二期加紧建设,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实现全线供水,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万家寨南干线滹沱河连通、张峰晋城调水等大水网骨干工程如期开工建设,“三纵九横、八河连通”的现代水网体系加速成型。
过去一年,我省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成绩可圈可点。进入2024年,更多美景值得期待;财政再投50亿元对133个“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给予支持;防洪能力提升、现代水网构建、河湖生态复苏、农业灌溉发展等重点任务一一展开;一个个城市和乡村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河畅泉涌,润泽万物生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奏响新的乐章。
本报记者晋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