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文旅

仁心代代传 妙方世世新

—— 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推动中医诊法守正创新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1-16 09:00:35

王温正在配药。 记者 张浩亮 摄

“济世灵丹千秋重,活人妙术万古传。”作为杏林一木的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迄今已历29代,800余年,是国内罕见的世家医学。

2011年,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中医诊法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继前人之艺,续后世千秋。近年来,王氏妇科秉承医者仁心,守“望闻问切”之术,谋惠及群众之方,不断推动中医诊法清流激荡、源远流长,使古老的中医药在薪火相传中焕发时代光彩。

“医”心为民

以疗效铸口碑

1月10日,在太原市万柏林区晋祠路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诊所,年过七旬的王氏妇科第28代传承人王温仍然精神矍铄,步履稳健,谈吐间流露着“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务实创新,气质里散发着“立身持节气,经世济民生”的医学底蕴。

“我看您脸色红润,精神饱满,问题不大。”当日,王温对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说。

一句关心的话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打开了患者描述病情的话匣子。

在愉快的氛围中,王温轻松地开出了药方。

事后,王温告诉记者,他的祖父和父亲看病,都会把患者当作亲人、朋友,善于从生活点滴处指导患者,在幽默打趣中向他们灌输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理念。这种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他把这种医风叫做“关爱”。

在“关爱”的氛围中,王温从4岁起,就开始接受祖父和父亲的医学启蒙教育,背诵《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家传脉诀》等入门读物,稍大一些又学了《濒湖脉学》《家传汤方》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到12岁便练好了中医基本功。12岁起,王温开始随祖父、父亲侍诊,学习诊脉、问病、望诊。15岁起,在祖父或父亲的指点下,他开始把脉、看病、看方,慢慢掌握了王氏妇科的诊疗方法。17岁起,他开始独立接诊。

“一定要治好人家的病,不要让患者有意见。”父辈们时常告诫王温,看病要全心全意、尽心尽力替患者着想,让他们收到疗效。

前些年,一位患者大出血,几经周折没有得到有效救治,经人介绍求医于王温。王温用祖传的血净饮方子控制了病情。之后,他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又为其开了健脾益肾、调养气血的方子,治好了患者的月经。

有了治疗效果,自然就有了口碑,有了传承。

同为王氏妇科第28代传承人的王金权,本着精益求精的理念治病救人。丰富的临床实践,成就了他在妇科经、带、胎、产、杂病治疗方面的精湛医技,特别是对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有着独特的疗效,并对不孕不育、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乳腺增生、崩漏、痛经等妇科疾病皆有非常好的治疗。近年来,港、澳、台乃至全国范围内登门拜访求诊者越来越多,其医术深得百姓赞誉。

岁月荏苒,经过患者们的口口相传,王氏妇科声名远扬。

正是祖祖辈辈积累的“疗效”和患者满意的认可,塑造了“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的招牌,使之成为平遥的一张文化名片,传承至今、至今传承。

王温开班授课。 资料图

细心大胆

以辩证传与承

中医成方,广若大海,无有边际。这就决定了中医诊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800余年来,王氏祖辈们重视临床实践,精益求精,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秘方,如香陈汤治疗产后乳少、安和方治疗痛经等,给后世临床诊治提供了宝贵经验。

王氏有一个家规,就是每一代传人必须由自己实践积累,总结出典型的医案和方剂,以求核心技艺代代传承、世世创新。

第27代传承人王培章自创了“环带汤”等方剂,提炼了他的行医之道:为人祛疾,当天人合一,医患合一;有斯疾,当从其生活、情感、性格中细析之,道出病之根源,让其纠正致病之源,方药对症,斯疾可愈;切不可以方测证。

王温首次提出了“旺天癸”“少腹为胞宫之募”的医学观点,研制了旺癸天神汤,用于临床治疗不孕症,取得了良好疗效。同时,他完善了一些学术观点,在治疗手段上,突破了家传汤方单一用药的局限,将针灸密切结合起来,发明了“腹三针”。

王金权研制了治疗卵巢囊肿的新药“王氏化癥灌肠液”,研制了中药灌肠剂,解决了非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这一关键性难题。

“如果仅仅靠祖先留下来的几个死方子,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大胆创造,兼收并蓄、细心施治,再好的基础也会慢慢枯萎,终不能‘枝繁叶茂’。”王温说。

这种胆大、心细,也体现在了王氏妇科人才培育终端的创新传承上。

王氏妇科中医诊法作为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传承、创新的关键是“人”。尽管王氏妇科治愈了众多患者的疾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单纯依靠家族传承的王氏妇科难以在更广阔的范围里泽被后人,不符合“共建共享”的社会理念,而且由于历代王氏妇科“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禁锢,无疑也在限制着王氏中医妇科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解放后,王氏妇科革故鼎新,改变了传男不传女的观念,开始接收女性传承者,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招收外姓弟子,其中牛雅萍、黄华、祁丽荣三名外姓弟子已经学成出徒,口碑反响甚好。

游客在道虎壁传习中心参观。 资料图

“创”心转化

以融合扬国粹

创新与转化是对非遗的最好传承。

作为中医学人,王氏妇科后人深感中医传承责任重大。

近年来,他们在保护王氏妇科中医诊法非遗生态的前提下,结合时代发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努力实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性保护对于非遗是具有生命力的保护传承和产业发展方式。王氏妇科后人借助生产、销售等手段,积极开发了养血复春丸、安和散结丸等道虎壁家传验方,将其申报为医疗机构内部制剂,先后编著《王氏妇科百年传承录》《王氏妇科核心技艺实录》等书籍,将王氏妇科800余年的传承谱系与要点进行系统梳理,将王氏妇科家传医学的临证经验进行全面阐述与总结,把中医诊法的保护和生产化、商品化联系在一起,为其保护和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文化空间是非遗最为集中、最为典型、最为生动的形态和形式。2017年以来,王氏妇科后人多方筹措资金,将王氏妇科祖祖辈辈行医的祖宅修葺一新,改造成为道虎壁传习中心与非遗文化展览馆,通过非遗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等方式,保护非遗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使王氏妇科得到融合发展。

非遗传承在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上也要与时俱进。王氏妇科后人借助新的传播方式,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综合利用移动直播、视频短片、纪录片等新媒体手段,让王氏妇科以全新的方式闪亮登场。开通了互联网诊疗,以满足更多外地患者的求诊需求;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与《健康时报》合办专题讲座,参加《中国中医药报》妇科论坛,致力于传播防病治病的科普知识;拍摄了专题片《道虎壁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宣传道虎壁王氏妇科的历史与文化;拍摄了10个1分钟短视频,参与抖音“非遗抖三晋”的非遗文化传播活动,让中医诊法便捷地走进了当代社会、走进了大众,更好地融入了日常生活。

记者 雷甫 张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