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财经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

经济体检摸家底 有些变化需知晓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4-01-09 09:14:27

”2023年的营业收入是多少?”

“您还需要把这个表格填写一下。”

……

1月8日,记者随同市统计局普查员范惠婷来到位于榆次区晋华街道菜园西街39号新晋南里的山西晋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入户普查登记。

1月1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我市6000余名普查员深入全市大街小巷走访企业、商户,采集第一手经济数据,对我市二、三产业现状进行“全面扫描”,为绘制未来高质量发展蓝图奠定基础。

经济普查是什么?

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与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组成三大周期性全国普查项目,是国家为掌握国民经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等信息进行的一次全面调查。

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全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这次普查前,全国已实施4次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

经济普查对象是谁?市统计局局长、市经普办主任王海奇介绍:“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各类服务业,共19个门类、92个大类。”

那么,经济普查的内容有哪些?王海奇说,本次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生产能力、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生产和消费、研发活动、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交易情况,以及投入结构、产品使用去向和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情况等。

在接下来的4个月时间里,6000余名普查员将对我市的8.7万余个普查对象进行数据采集。

为什么开展经济普查?

经济普查是一项国际通用的经济调查手段,便于国家掌握二、三产经济运行状况,也是国家制定相应规划、出台相应政策的重要依据。

“此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治理、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王海奇说。

“与以往的经济普查不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和集中盘点。”王海奇表示,通过全面摸清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掌握近五年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深刻反映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利于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对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有何不同?

与往次经济普查相比,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最大的变化是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

投入产出调查是为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组织实施的一项大型调查。通过投入产出调查,能够收集国民经济行业及产品详细的投入结构、投资结构数据,系统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间的经济联系。调查单位也可以通过参与调查,全面了解本单位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费用、设备等各类资源利用情况及产品销售情况。自1987年起,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逢2、逢7的年份)并编制当年的投入产出表。目前,我国已分别于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进行了七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投入产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国民经济各行业重点法人单位的投入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情况。

本次经济普查还在内容上新增了对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三新”经济的普查内容,并增设了《数字经济产品和服务目录》。“三新”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 “三新”经济作为普查的内容,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展和成效。

据悉,本次经济普查广泛应用部门行政记录,推进电子证照信息等在普查中的应用,采取网上填报与手持电子终端现场采集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首次采用移动小程序采集数据,提高数据采集的便利性,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和光学字符识别(OCR)系统,直接调取企业电子营业执照信息,智能识别纸质营业执照信息,减轻录入工作量。

2023年是经济普查的关键准备阶段,我市上下高度重视经济普查工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普查各项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普查责任,落实普查保障,确保普查登记前人员、经费、物资及时到位;积极开展广覆盖、多层次、有针对性的普查培训和普查宣传,为经济普查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记者 刘冬冬 通讯员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