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理论

深入推进主题教育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3-08-04 09:13:20

晋中市委党校 李佩哲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仅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运用中国共产党认识中国国情和探索发展道路的传家宝,寻找破解当前改革发展难题办法和路径的重要工具,全党上下必须深刻理解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为工作决策打下坚实基础。

一、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而调查研究便是深入生活,从实际出发。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终究来源于直接的实践经验。调查研究就是获得间接经验乃至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一方面,通过走访、参观等调查形式,可以直接获得感性知识,这就属于直接经验;另一方面,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开座谈会等形式,可以获得间接经验和知识。时代在不断发展,矛盾问题也在不断变化,需要我们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循环往复,更新理论,才能回答好时代之问。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心环节就是调查研究,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

二、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和制胜密码。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实际实情,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会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甚至造成决策失误,使党和人民事业蒙受损失。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30年5月,红军攻克寻乌县城后,毛泽东同志接连开了10多天座谈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甚至把当地家畜、特产、价格,各行业人员数量、比例等都摸排得清清楚楚,写出了《寻乌调查》,他指出:“我做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这样才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邓小平同志同样重视调查研究,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特区遇到争议,1984年初,邓小平同志来到深圳,深入商业区、工厂、蛇口工业区、渔民村等了解情况。经过深入调研,他挥笔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七次主持中央扶贫工作会议,进行了50余次的扶贫调研,走遍14个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为我国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方法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重视调查研究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制胜法宝。

三、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疫情的冲击,外部环境的严峻形势,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只有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和实际生活,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才能让党和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避免流于形式,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发挥作用。

四、要以务实的作风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走不出“文山会海”,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念总结,不深入实际生活;有的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雨过地皮湿”,走过场;有的“嫌贫爱富”,只到工作开展好、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有的调查情况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解决实际问题等,种种此类现象不仅劳民伤财,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不要“光说不练”“盲人摸象”而要少说多做、亲力亲为,不要“前拥后呼”“人来人往”而要“轻车简从”“直奔基层”,不要“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要“挽起裤腿”“直奔一线”,不要“坐车上转”“隔玻璃看”,而要既看“门面”又看“后院”,使调查研究成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实干担当促进发展的过程。

五、要以专业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调研若是为了消极应付,“眉毛胡子一把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则调研工作将毫无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研“五字诀”,即“深、实、细、准、效”,其中“细”和“准”要求我们要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直扑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矛盾复杂的问题;要科学统筹谋划,察实情全面细致,选题尽可能小而精,调研对象尽可能广而多;要坚持辩证思维,把握好调查与研究两个方面的关系,用调查最大限度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用研究深入分析事物存在的必然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路径。只有秉持务实的精神,保有专业的态度,使用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调查研究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六、要以管用的标准检视调查研究。早在1992年,面对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姓资姓社”的争论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它成为我们衡量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三个有利于”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其意义是深远的。社会时代发展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这体现的是对我党优良传统作风的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遵循,一项工作倘若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一项政策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根子都在于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走到田间地头,走进工厂车间,走入群众家里,与人民群众促膝长谈,并在调研过程中反复对照检视,获取的是不是真实有效的信息,提出的对策建议管不管用,研究的结果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不断修正调查研究的方式、内容,确保调查研究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