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文旅

端午临中夏 时清人复长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3-06-20 23:01:54

香甜可口

粽子飘香

精工细做

精挑细选

悠悠艾草香,片片粽叶长。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粽子和根植于美好愿望的端午习俗一直陪伴着我们, 6月22日,又是一年端午至,挂艾叶、佩香囊,粽香阵阵,让我们再次感受已然刻在每个人血液中的端午记忆。

味道:母亲粽子最香甜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儿端午,那儿端午,处处都端午。”一首民间童谣,唱出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习俗。

“虽然如今超市里有各种包装精美的粽子,但最香的依旧是母亲包的。”在外打拼多年的市民朱丽芳感慨地说,味是家乡的美,粽是自家的香,每到端午,总是期待母亲包的香而不腻的红枣粽,吃了临行还会带走一大包。

朱丽芳回忆说,每年端午节前一周,母亲就开始忙碌了,煮粽叶、泡糯米,忙得不亦乐乎。小时候,她总爱坐在一旁看着,粽叶一片片铺平、重叠、捋直,瞬间握成漏斗状,装上适量糯米,然后粽叶在母亲手中翻飞,密密实实包裹起来,动作娴熟。此刻,她眼疾手快,赶紧递上一根马蔺草,母亲接过后,麻利地把粽子缠绕几圈打结系紧。

“包完自己家的,母亲还会去左邻右舍帮忙。她说,煮粽子不可心急,需要细火慢煮,粽子才熟得透彻,才会软糯可口。太多的细节,织成我记忆里最美的画面。”朱丽芳坦言,自己虽已年至不惑,但仍然不太会包粽子,一到过节就会惦记母亲包的粽子。

“为什么我的粽叶总是散啊?”“我打的结怎么这么丑啊?”走进银海心悦小区范昭伟的家里,桌子上摆放着粽叶、糯米、红枣、线绳等材料,在一位老太太的指点下,一家人撸起袖子,有说有笑,互相交流着包粽子的技巧。

“年过八旬的老母亲,是我们家的主心骨,也是包粽子的好手。”看着一大盆粽子和温馨的家庭,范昭伟深有感触地说,母亲总是耐心细致,不急不躁地教大家包粽子、煮粽子,其实是把对家人、对孩子浓浓的爱和温暖一并融在粽子里,细细品尝,那香甜的粽子里,满是生活的味道。(闫晓媛)

习俗:门插艾草防虫病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戴彩线、佩香囊,娃娃乐得蹦又跳。连日来,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在我市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商贩售卖五色线、香囊、艾草的身影,人们看到后总会停下来,挑选自己喜欢的样式,再捎一把艾草,端午节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和顺县牵绣组合创始人、牵绣技艺第八代传人白巧英正在赶制端午香囊。在白巧英看来,端午节给小孩佩香囊、戴五色线,不仅有辟邪驱瘟之意,也有点缀装饰之用。白巧英告诉记者,过去在晋中地区一直有制作香囊的传统,包裹着香料、草药的香囊不仅有美观、装饰的作用,还能让人在闷热、潮湿的季节里“通气舒畅”。

“小时候,家中的长辈每到端午都会给我们准备香囊、五色线。”市民刘虹笑着说,“如今,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端午节这些习俗记在心里,每到端午看到街上有卖五色线、香囊的,总会给孩子准备一些,并告诉他们戴五色线、佩香囊的意义。”

端午节是夏季高温的开端,各种毒虫开始活跃。在我市各县(区、市)的风俗中,人们很注重防虫防病,辟邪驱瘟。

“刚在早市买了六把艾草,两把插在丈母娘家门上,两把插我家,两把让儿子带回去,插在他家门上。”家住市城区窑上小区的68岁市民张福生一手扶着自行车,一手向记者展示逛早市的“成果”。

张福生是寿阳人,他说,在寿阳,除了佩香囊、戴五色线,端午节一大早,父母会在孩子耳边插上艾叶,以求驱瘟避疫。此外,在平遥,老人会在孩子的额头、手心、脚心、耳朵、肚脐眼处点上雄黄酒,以示祛邪。在太谷,孩子们身上会佩戴用五色球串起来的符,要用雄黄酒在头上写“王”字、抹肚脐,以“防身”“禳毒”“辟邪”。(闫淑娟)

守望:幸福和谐邻里情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传统节日气氛,增强辖区居民的凝聚力,6月20日上午,榆次区经纬街道第一社区党委联合博远物业,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建引领、粽叶飘香迎端午”活动,社区志愿者、党员、居民欢聚一堂,共同包粽子,切实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邻里和谐。

“端午安康”“粽香四溢”……活动中,晋中老年书法协会会员张建琪为居民现场献上书法作品,在挥毫泼墨中,一幅幅优秀的书画作品便跃然纸上。“把作品送给居民,希望大家可以在书画中感悟传统节日的内涵,同时为大家送上节日的祝福。”张建琪表示。

在包粽子环节,社区工作人员及党员志愿者把提前泡好的粽叶、糯米、红枣等材料及包粽子所需要的盆、桶、线、剪刀等物品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大家围在一起,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捋粽叶、做漏斗状、填糯米、压紧实、封口、扎捆,巧手翻飞、配合默契,一个个外形精致的粽子便包好了。

一片绿叶、一缕清香、一根细绳,包裹着华夏传承千年的味道,大家用灵巧的双手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包进了甜甜的粽子里,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社区联合物业开展包粽子活动,非常有意义,既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同时也融洽了邻里关系。”居民李阿姨开心地说。

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将煮好的暖心粽和精心准备的香囊送给社区老党员、孤寡老人,提前为他们送去节日的问候,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及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武玲芳)

出游:乐享假日好心情

今年的端午节小长假怎么过?记者走访了解到,大多数市民倾向于“粽”情出游、放松身心,欢享假日美好时光,尤其是周边避暑玩水和体验民俗类旅游目的地,成为很多市民关注的热点。

“到风景优美的景区去避暑纳凉”“去经典景区体验传统文化”“去乡村近郊采摘水果”……记者在市城区一些旅行社采访获悉,由于临近暑假,今年端午拼假出游趋势不明显,大多数游客依然选择3天左右的短线周边游。2天至3天的短线游产品成为今年端午小长假的“主角”。市城区一家旅行社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游客的报名情况来看,一些有山有水、有民俗体验的景点是端午假期市民出游的首选。”

“端午节是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节日,我觉得应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带孩子多体验一些民俗活动,让他们在体验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增长知识。”家有小学生的家长李霞表示,端午节已经成为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节点。在民俗游的带动下,拥有多彩民俗的景区成为游客们青睐的目的地。记者了解到,为迎接端午小长假,我市不少旅游景区景点文化场馆等地推出不同特色的体验活动,并且融入了更多的民俗元素。榆次后沟古村景区在端午节期间推出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游客凭当日游览门票即可在后沟古村美食广场参与包粽子活动。活动结束后,孩子和家长可将亲手制作的粽子每人带两个回家分享品尝。此外,端午小长假期间,景区还将举行特色民俗表演,邀请温强、要娟娟(天河情组合)到古村进行民歌演唱,到时还有“空中舞龙”“后沟千古情”情景剧表演。市图书馆在端午假期推出了“寻香记忆·端午特辑”“晋小图创意画·《端午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供市民与读者体验。(张凯鹏)

养生:顺应时令养元气

6月20日,端午节前两日,榆次区中医院中医师张志强家中的过节物什已采买到位,从包粽子的糯米、粽叶、蜜枣,到制作香囊的中药材及艾草等,一应俱全。

端午时节,家家插艾。艾草不仅可避风寒湿邪、防瘴疟毒气、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其茎、叶含有的挥发性芳香油,还可以驱蚊蝇虫蚁。

“古语云:‘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农历五月是保养阳气、预防治疗冬季多发病的最好时机,而艾草是常用药之一。”张志强介绍,艾叶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又被称之为回阳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多个验方用到艾草。

跟随端午而至的,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

借助端午阳盛的特点,我市一些医院、诊所推出艾灸套餐,通过艾灸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等穴位,补充、壮大患者体内的阳气,调理体虚症状,同时让身体储存足够的阳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各药店则推出以各类中药材为填充物的香囊、挂件,具有提神、驱虫、防蚊等功效。

端午食粽,恰当其时。“夏季炎热,人们食欲不振,粽子不仅健脾养胃,还可清浮火。”张志强介绍,糯米味甘、性温,适量食用有助健脾养胃,而粽叶则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此外,端午节常用的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中草药,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泡酒,可防疫驱邪、清热解暑。

“挂香囊可防疫驱虫,划龙舟能强健体魄。”张志强认为,中华民族代代沿袭的端午节习俗,与传统中医养生理念不谋而合。顺应时令防疫祛病、避瘟驱毒、补养元气,自能安然度夏。(张莉芬)

记者手记

触动幸福端午

□史俊杰

甜甜的粽子,沁脾的香囊,五色的丝线,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端午的味道。关于端午节,或是为凭吊抱石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或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或是源于早在夏、商、周时期便有的夏至节,没有人会太计较,更不会去纠结,它早已刻在了每个人的血脉里,变成一种幸福的触动,一种美好的记忆,让我们持久不能忘怀。

味蕾的触动,特有的仪式感,大概是最能让人保持记忆的一种方式。除了特有的粽香,当我们平心静气地开始思考时,端午节便被赋予了五颜六色的神韵,超市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饰品,菜市场里飘散着的烟火气,沿街随处可见小商贩售卖五彩线、香囊,都会让人感受到端午节要来了。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精彩的来历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我们民族文化一贯信守的价值理念,也是向上向善向好的共同追求。但人生无常,我们怎么去享受和度过每个特殊的节日,今天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无论精彩还是平淡,感受日常美好,看见日常美好,都将成就更好的我们,我们须以积极的姿态、深厚的情感,迎接和过好每一天,每一个节日。

本版统筹 / 史俊杰

本版摄影 /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