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三农

交出稳粮保供优异答卷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11-29 09:06:37

初冬时节,景致萧瑟。行走在寿阳县的村村寨寨,入眼的却是一簇簇夺目的金黄。这是当地农民丰收的玉米堆满了粮仓。

丰收盛景惹人醉。这盛景,是我市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利农项目落地的结果,也是我市多措并举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维导图。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稳”字当头、“保”字托底、“提”字发力,环环紧扣“粮畜菜果”四大主导产业,多措并举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现秋粮收获面积、总产、单产“三增”。

我市充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出台了《晋中市“484”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矩阵推进方案》,提出了8项18条政策扶持激励措施,已为全市50多万户农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5亿元,补贴面积374.1万亩;为46.5万余户农民发放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6920.65万元,补贴面积365.3万亩;下达农机具购置补贴4400.95万元,累计补贴各类农机具4776台(套),受益农户3509户。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我市加大低山丘陵区宜机化改造。比如,灵石县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消除2亩以下地块,将碎片化的耕地由小块田并大块田改造6000余亩,机械化率由之前的26%提高到100%,恢复生产了3100亩撂荒地。在灵石县回祖村,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4200余亩,使小地并大地、坡地变平地,增加耕地120余亩,亩均增产100公斤,集体增收2万余元。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是现代农业的新模式,解决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的农村土地撂荒问题,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我市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推广寿阳金穗合作社“党组织、合作社、供销社、科研院所、农户”+“商业保险、金融机构”的“5+2”“双层托管、二次分红、一地三收”经验做法,自去年以来全市已完成47.45万亩试点面积,完成省定任务的139.8%。

山西农业的出路在“特”“优”,我市全要素推进特优农业发展。在榆社县、太谷区,1000亩谷子科研基地、5000亩杂粮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在祁县,6乡105村20万亩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全面推进。抢抓全省“市场主体建设年”机遇,今年全市新培育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16个、家庭农场47个,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新增24个、19个,带动全市三季度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10.64亿元。主动发力、洽谈对接“农产品进京”,有效推动晋中特优农产品走进北京、走向全国,进一步拓宽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市场和农民的增收渠道。

截至目前,全市秋粮收获面积386.9万亩,全年粮食收获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三增”,预计分别增长4.72%、20.6%、15.2%。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大豆亩产100斤以上的地块超过一半,基本实现稳粮扩豆目标。紧盯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预计到年底全市蔬菜、肉蛋奶、水果总产量将分别达到200万吨以上、73万吨、65万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国家强调粮食安全、重视粮食生产的明确信号,进一步坚定了我市多措并举稳粮保供的信心和决心。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下一步,我市将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三大关键环节重点发力,在稳定玉米等主要作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推广宜机化改造,扩大玉米大豆复种模式,引导撂荒地恢复生产,确保明年粮食面积保持稳定。再建一批高标准农田,继续探索低山丘陵区宜机化改造试验,新发展一批夏秋冷凉蔬菜,新改扩建一批设施农业,持续实施果业提质增效项目,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旱作节水良种普及率稳步提升,蔬菜总产量、生猪出栏、肉蛋奶总产量、水果产量继续增加……

记者 张志丽

通讯员 刘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