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09-28 08:51:13
提到耕作就想到土壤,传统的耕作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气雾栽培“无土也能生金”。在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大棚里,雾耕技术首次让耕作从土壤的束缚中得到解放,从平面拓展向空间延伸,实现了耕作的广泛性。
今年7月,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开始尝试气雾栽培种植蔬菜。在槽式气雾栽培基地,栽培箱造型科技感十足,从育苗到采摘,全过程实现一体化、自动化,农民也摇身一变成为“农业工人”。
“气雾栽培就是将营养液雾化成离子状,直接喷洒到农作物的根系上,雾化到根部,给农作物提供水分和养分的栽培模式。通过雾化将营养液直接喷洒到根部,可以让农作物充分吸收水、气、肥,吸收率可达95%,生长周期也能缩短三分之一。具体什么时候喷水,什么时候施肥,都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据气雾栽培基地负责人曹文年介绍,气雾栽培主要是将氮、磷、钾、矿物元素等通过一定比例配制成营养液,然后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以水肥一体喷雾的形式让作物吸收营养。智能化控制可以很好地调节水分、温度、营养、光照等,让作物长期处在一个非常优越的环境里。
“普通耕地面积是有限的,但气雾栽培可以利用立体空间来增加种植面积,达到普通种植面积的2倍、3倍甚至5倍,产量是普通种植的7倍。气雾栽培还能解决连作障碍问题,有利于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样的产品,可以一直种下去。”曹文年说道。
据悉,晋中国家农高区气雾栽培基地有占地面积约3亩的槽式、梯形气雾栽培设施,每次雾化后,多余的水还会回流到控制中心,经过矿物元素的再次配比,进行循环利用。因此,气雾栽培的用水量只有传统农业的10%,非常环保,既降低了成本,又实现了增产提质。
“种了这么多年的地,还从没想过没有土也能种菜,科技发展真是快,如今这先进的技术也来到咱身边了。现在,基地除了种植芹菜外,还计划种植辣椒、茄子、黄瓜等农作物。我家就在基地附近住,在这儿工作,不仅离家近还能每月收入3000多元,这样的日子,真是做梦都能笑醒!”基地工人李冬梅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
目前,晋中国家农高区已在气雾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将继续总结经验,提升园区管理水平,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带领村民致富增收奔小康。
本报记者 刘佳烨
通讯员 刘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