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文旅

感知光影神韵 彰显影像力量

——2022第22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扫描(二)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2-09-23 16:44:53

凝望

专注

吸引

墙角

围观

记录

一城一展

22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开风气之先,是实践者,也是开拓者,在脚踏坚实大地的同时,包容着每一位摄影师的奇思妙想。平遥古城成就了大展,而大展,也成为平遥古城的名片。

“一起向未来”再回首冬奥激情

走进平遥柴油机厂展区,抬头向左望,一幅幅激情澎湃的冬奥照片最先进入视野,这里是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主题展之一“一起向未来”。尽管已是秋日,尽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奥运圣火已经熄灭,但这些照片都让观影人回到了那个让亿万国人铭记的冰雪时刻。历经7年艰辛努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大展展出的照片中,运动员们或全神贯注驰骋赛场,或冲过终点发出胜利欢呼,或身披国旗洋溢着幸福笑容,被定格,成为永恒。这一展区的作品主要展示了北京冬奥会上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勇于挑战、超越自我,最终创造奇迹,一次次摘金夺银的高光时刻。

“虽然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已经结束,但这些光影必将承载起北京冬奥精神,持续闪耀,深入人心。” 策展人朱秀英告诉记者,五环旗下的万众期待,来自全球的运动健儿,英姿飒爽,那冰雪交融的激情飞扬,在中华大地举办的这届冬奥圣会注定载入奥林匹克史册,而全国摄影师尤其是新闻摄影师则以高超的摄影技术和责任感、使命感,创作出了这些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真实作品,生动展现了奥运健儿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这种精神要让更多人分享、弘扬。

驻足欣赏一张张照片,是震撼,也是前行力量的积蓄,来自榆次的杨先生引用策展人朱秀英的话说:“以摄影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每张照片都如漂亮的雪花,必将飘到每一个关注冰雪运动人的心里,成为一颗颗文明互鉴的种子。”

PIP之夜,朱秀英因“一起向未来”,获得优秀策展人的荣誉。

影像世界中寻觅非遗故事

以红色为主色的牛头面具,光怪而神秘,充满整个画幅,这是《非遗牛王会》于今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的海报,也正是这张极具冲击力的海报,很多人被吸引到了平遥绵织厂C3展区寻找更多故事。

牛王会暨祭祀活动到如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期间香火不断、规模宏大,神秘、隆重、庄严,主要流传于陕北横山马坊一带,2009年6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春牛走到哪里,哪里就会生机勃勃。牛王会打到谁家,谁家就会兴旺发达。” 这一活动显示出了独特的地域特色,承载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及民族史内容,在千百年间代代传承,承载了一方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在《非遗牛王会》摄影作品中,摄影师高东山正是用镜头将这一活动的神秘、宏大、隆重、庄严定格在了摄影作品之中,让无数参观者得以窥探时间的洪流中,这一叶偏居陕北村落坚韧生存下来的文化扁舟。

“我很喜欢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影像本身就是时代的一种记忆,我拍摄牛王会正是出于感动。”高东山从事摄影刚刚三年,其镜头下的人物情绪细腻,用光巧妙,具有很强的叙事感。此次是他首次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高东山说,2020年疫情期间,他阅读了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书中关于黄土高原生活场景的描述深深吸引了他。2022年春节期间,高东山来到陕西省榆林市,偶然赶上了当地正在举办的牛王会。

转九曲,迎幡、推幡,撑纸塔,骑马放赦,秧歌(腰鼓)表演,唱大戏……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全员出动,一派热闹欢腾的景象。细赏牛王会,大至仪式、氛围,小至服饰、头饰,共同汇聚成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别样魅力。

采访中,高东山略显寡言。他说:“我说不出哪里喜欢,也表达不出当地民风、文化、景象带给我的震撼。非遗之美难以用语言去描述,所以我选择拍下来,用影像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它。”

在摄影艺术家阿音的建议和策展下,“牛王会”最终呈现在了今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非摄影科班出身的高东山表示,平遥搭建起的摄影展就是摄影人的天堂,是交流、展示摄影艺术的平台。每个摄影人都有不同的拍摄视角、技巧手法、思想表达,很多地方都值得他学习。

“汾河廊带”上美丽平遥

建设百里汾河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本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汾河廊带、平遥篇章”专题展是平遥县建设美丽汾河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市汾河廊带建设的缩影。

“汾河廊带、平遥篇章”专题展由平遥县职工摄影协会主办,平遥县水利局、农业农村局以及中交汾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协办。展览用光影艺术记录和展示了汾河治理进程中建设者的奋斗英姿,以及治理后水丰、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象。

欣赏着《汾河廊带旅游路新姿》《汾河上的精灵》等一幅幅作品,如置身汾河河畔,看到了工人施工,有序治理;看到了水流潺潺,岸绿堤固;看到了水鸟嬉戏觅食,翩飞起舞;看到了百姓以绿生金,乐享生活,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汾河廊带已成为植被葱郁、水流清澈的“生态长廊”、适宜人们生活的“宜居长廊”、经济发展的“富民长廊”。

平遥县职工摄影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平遥县委、县政府坚持将此项工程定位为政治工程、民生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推动,着力抓好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工程建设、水灾害防御“五篇水文章”,有效改善汾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河道防洪能力明显提升。同时,在汾河廊带沿线打造了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摄影师正是在治理过程中,用镜头记录了一幕幕河湖永续利用、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展望世界遗产影像未来

9月19日上午,由北京中艺文旅主办、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世界遗产影像学·皇家园林和皇家宫殿摄影文化实验项目成果巡展”学术研讨会在平遥县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与会学术嘉宾结合展览主题,围绕世界遗产影像传播的话题进行专题研讨。

在研讨会上,世界遗产影像学专家,项目导师梅生表示,《世界遗产影像学·皇家园林和皇家宫殿摄影文化实验项目成果巡展》不仅是一个摄影专题展或几张照片,更是研究世界遗产的一种语言方式,是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呼吁。摄影师们通过影像的记录与展现功能,梳理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类型、状貌,探究其产生、流变的根源,揭示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让影像为文化传承提供指导。

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保护研究部部长吴健在研讨中表示,他高度认可梅生先生提出的“建立一个概念,寻找一种方法,完成一个体系”的学术方法和“文献性、学术性、艺术性”的评判标准,并进行实践应用。

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策展人崔波对展览的呈现方式提出了中肯的提升和改进建议。他认为,这一影像学术方法体系可以在几乎所有的摄影研究领域进行推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陈海力结合目前从事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阐述了摄影对世界遗产申报工作推进的重要作用,她建议,把世界遗产影像学的学术体系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传承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她的这一建议获得了与会学术嘉宾的积极响应。

平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摄影家、策展人梁生仁结合自己常年从事的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工作,呼吁平遥本地摄影人认真学习和研究世界遗产影像学的学术理论体系,用新的方式重新走进平遥古城、认识平遥古城,为平遥古城重新建立一个体系,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把平遥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完整地挖掘出来。

“举办世界遗产影像学主题研讨会是为了更广泛地传播世界遗产影像学的学术理论,让它在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巡展主办方中艺文旅的创始人、中艺网校校长、巡展项目策展人杨书娟表示,平遥站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必将在平遥当地摄影界产生连锁反应,让更多摄影人投身到平遥古城的深度研究与探索中,把平遥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完整地挖掘出来。

院校展输入光影新力量

作为2022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重要组成单元,今年院校展吸引了来自国内外94所院校的师生前来参展,成为一大亮点。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从2002年开始设立院校展,20年来,无数摄影专业或非摄影专业的学子通过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这一平台崭露头角,活跃在国内外的专业领域,成为中流砥柱。同时,一些专业院校也通过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向社会各界展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让更多人通过展览认识了学校。

《挑山工》《潮汕民俗》《重构想象》《梦境日记》……走进平遥柴油机厂院校展区,展品中既有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也有自由创作的影像观念作品。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院校展负责人胡钢锋介绍,本届大展共有90所国内院校、4所国际院校参展,参展作品达4000余幅,作品有纪实类和具有当代思维的作品,种类丰富。其中,美国帕森斯新设计学院从2008年至今连续14年参加大展;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是首次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它的摄影专业创办于184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摄影专业之一。大展还设置了PIP青年摄影大赛作品展、PIP少年摄影展、青年策展人培养计划等多个面向年轻人的项目,为青年摄影人提供学习与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开阔了眼界,可以和很多摄影大师,以及同龄人近距离交流,课堂上的幻灯片远远达不到这种现场参与感。”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张国治这样说。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表示,院校展致力于为更多青年摄影人提供学习与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将持续为中国摄影界输送新鲜血液。

“虎年虎展”虎虎有生气

生肖是生命的符号,这种行为文化,是人类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日来,以“虎年虎展”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在本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

“弹指一挥间,一个甲子,山西几位志同道合的摄影人都到了退休的年龄,由于都从事了一辈子摄影工作,便策划搞一个‘虎年虎展’,作为回顾与总结。”策展人张国田介绍,他自己虽然属虎,但从来没有算过自己过了多少个虎年,对人生总是抱着“活在当下” 的态度,极少回顾过去。最开始,是好友武勇向他提出了要办“虎年虎展”,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年龄已经接近一个甲子,但因多年不拍照,便被安排做策展工作。

“ 六十岁,耳顺之年。大概是说人到了这个年龄,对于世界的看法已经成熟,无论听到什么样的言语,都不会对自己的内心造成太大的波动。这其实是人一生中心理上的最大改变。此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都不是最近拍摄的,我想,如果今天让这些摄影师再拍摄同一题材的作品,大概率不是展出的这个样子。”张国田说, 在筹备“虎年虎展”的过程中,陆续又有几位不同年龄段属虎的摄影爱好者加入进来。此次“虎展”共有6位摄影人,分别是72岁的吴晓弘,60岁的武勇、武涛、贺子毅,48岁的张志红,以及12岁的梁树荣,这使得“虎年虎展”更加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其中,吴晓弘的摄影作品与他的本职“刑侦摄影师”大相径庭,强调光线与色彩,讲究构图,追求虚实结合的传统美学风格,并形成独特的气韵;而武勇近年来一直从事扶贫工作,他把这段经历结集出版了《朋友圈的扶贫故事》,此次展出的作品都有着“武勇风格”,包含着浓浓的人文价值与情感。此外,6位摄影师的作品以一种序列的形式共同构成了一段历史,非常有意义。

本版策划 / 路丽华

本版撰稿 / 史俊杰 张凯鹏

本版摄影 /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