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牢记嘱托 山西答卷

承古出新“潮”前走 ——青年文创人让平遥古城更具魅力与活力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09-21 09:16:11

泥人雕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荣正在为游客捏泥塑。 本报记者 唐伟青 摄

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这既是时代之问,亦是历史赋予的责任。

以文化为基,以创意为桥,以诗意纳四方;让传统与时尚碰撞融合,让古典与现代完美契合,让平遥古城与精美文创相映生辉。这是平遥文创人始终努力奋斗的方向!

当文创青春力量与古城深厚文化相遇,火花四射、“新”“潮”澎湃!近年来,平遥文创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投身文创行业,以活态传承、业态融合等多种方式让平遥文化、晋商文化“活起来”,以“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之心,在保护与传承中写下了新时代的答卷,让平遥古城“新新”向荣、“潮”范儿十足。

漫步平遥,抬眼城垣恢宏、雉堞连云,踏着青石铺就的深巷,走进这些青年文创人的小店,试穿还原自历史文物的传统服饰,购买有瓦当图案的小包……透过一件件文创产品,深刻感受晋商的独特魅力,切身体味平遥古城的历久弥新。

【萃谱园里寻前世今生】

平遥有个萃谱园,门头挂着“在平遥最美的风景是文创”牌匾,表达着店主对文创的热爱。店铺布局设计古朴雅致,浓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家汉服旅拍店。

店主叫肖旭,是土生土长的平遥人。“80后”的他一直致力于宣传平遥文化、晋商文化,在文创路上没停下前行的脚步,被平遥纱阁戏人身上的脸谱元素吸引,爱上脸谱文化,制作脸谱文创产品;从平遥双林寺泥塑找到灵感,还原平遥古城中文物泥塑的传统服饰……他说:“文创产品是盘活文化资源的一种途径,也是人们与历史零距离接触的一座桥梁。”

“平遥双林寺供养人的服装很真实地体现了明代平遥人的衣冠礼仪。参照这些文物的形象,我做了一系列平遥明代百姓的复原服装。”肖旭说道。为成功还原平遥古城中文物泥塑的传统服饰,肖旭查阅了相关学术文章,请教了专家学者,梳理了服饰的风格特点、历史背景、技艺样式。他编排汉服舞蹈、走秀,通过网络进行展示,更好地宣传平遥文化。

肖旭还开拓了传统服饰旅拍。他认为,只有增强人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才能更好唤醒人们心底的认同,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平遥、爱上平遥。很多人前来“打卡”,穿上这些传统服饰时,就如同穿越时空般,深切感受当时的人文风貌。拍照留念,便可将平遥的文化带回家。

古城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肖旭创作的灵感来源。从平遥县衙的砖墙上,提取出了波浪纹;从平遥票号的建筑上,提取出了钱币纹;从平遥古城墙上,提取出了龟背纹,将这些元素用在服饰、背包等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上,把平遥文化传递给每一名游客,让历史走进生活,让人们把“文物”带回家。

“平遥县很鼓励支持我们文创人创新、创意、创作,为我们青年文创人提供了良好环境。希望我们可以创作更多的作品,进一步宣传推广平遥,将平遥深厚底蕴展示出来,让人们充分感知平遥古城的前世今生。”肖旭说。

【“泥人张”展非遗风采】

“神态契合,巧夺天工”“高手在民间!”近日,晋中市泥人雕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荣给路人捏泥塑的视频火了,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今日头条等各大媒体相继宣传报道。

“塑造诸游人本真尊容,彰显非物质文化魅力”。“张泥人”店铺是平遥古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走进小店,店铺的展柜上、案台上,摆满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泥塑,让人爱不释手。张荣正在为游客雷沛祥捏泥塑,一把泥土、一根木签,一双巧手捏、搓、揉、刻,不一会儿功夫,一个惟妙惟肖的泥塑人像就跃然呈现眼前。慕名而来的雷沛祥说道:“捏得好像。泥土瞬间有了灵魂。”

会开花的泥土,指尖上的传承。出生于雕塑世家的“80后”张荣,6岁起便跟随父亲接触泥塑。每当父亲到周边寺庙做塑像时,张荣便跟着整天“泡”在泥巴里。父亲塑“神”,张荣塑人。为练就巧手慧心,张荣四处拜师学艺,不断摸索人像泥塑技艺。周围人的面孔也成了他练习的对象,成百上千次地取土、和泥、塑型,让他把每一个泥塑的眼、微笑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被形象地称为“张泥人”。

他说:“‘捏得像’诀窍不在于‘形’,而在于‘神’。接触泥塑艺术是一种缘分,深入其中并且将其传承下去,不仅需要悟性,更需要定力、耐心和执着坚守的匠人精神。”

如何让传统泥塑艺术焕发新生机,是张荣一直思考的问题。张荣说:“泥塑和人物肖像的有力结合是对传统泥塑技艺的传承和提升。”他聚焦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进行创造。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他制作了《红军长征爬雪山》;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他制作了《十二生肖抗疫》;为展现平遥文化,他制作了关于平遥县衙的一组作品。

同时,他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云端”架桥,让非遗走进生活!“别让我遇见你,遇见你,我就能复制一个你”等系列小视频在网络迅速走红,成功吸粉40多万。浏览量最多的一条视频,吸引了4280多万人围观。

【瓦当陶艺中看创新融合】

文创产品,让城市更有温度,让文化更有价值。

瓦当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装饰构件,匠人们创作出各式各样的图案纹样,而且寓意丰富。狮子图案寓意为“事事如意”、老虎图案寓意为“如虎添翼”、犀牛望月图案寓意为“喜从天降”等。

如何将瓦当文化、艺术与生活融合在一起?走进“拾六陶艺”,看“90后掌柜”赵凯和瓦当“对话”,汲取灵感,激发创意 ,通过文创的形式,让这一古老传统文化走进当代人的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

“我很喜欢收藏瓦当,我的瓦当从平遥古城及周边收集而来,这些物件体现着平遥的建筑文化、审美文化。”赵凯说。赵凯在文化创新中的积极探索,设计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与艺术理念,且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将挖掘的平遥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融入设计,把瓦当上的图案做成现代的陶艺品、生活用品,让平遥文物“活”起来、“潮”起来。

平遥瓦当陶艺文创作品在提炼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运用塑型、翻模、素烧、中温釉烧和低温琉璃釉烧等多重技艺,通过微缩的形式,创意制作成冰箱贴、小水缸等文创作品,增加了实用功能与趣味性。赵凯说:“冰箱贴的尺寸和瓦当很接近,形状上也能很好地还原瓦当图案。”为此,他专门注册了一个商标“平窑”,专门制作“平遥瓦当”系列冰箱贴文创产品。

“历史的沉淀、独特的文化记忆,赋予古城独特的品格和魅力。我们会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开发文创产品,讲好平遥故事,传递平遥文化,展示平遥形象。”赵凯说。

漫步平遥,看不尽的古城美景,赏不完的精美文创……正因为有肖旭、张荣、赵凯等青年文创人的努力,文创产品更“潮”味十足,平遥古城也更显魅力与活力。

千年古城,文脉绵延!

承古出新,生生不息!

记者 李晓雯 贺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