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榆社

党建引领激活一池“振兴春水”

—— 榆社县北寨乡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侧记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08-17 09:24:44

立秋时节,炎炎烈日下,青山绿水间,在榆社县北寨乡赵王村,采摘、观光的游人如织。

赵王村是北寨乡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北寨乡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落实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基层服务供给,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高质量党建、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乡村善治打下了持久而坚实的基础。

有了好支部 不愁没前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北寨乡在村“两委”班子换届中眼睛向外,鼓励在外创业者回归本土干事创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年在省城太原经商的本村人刘凯返乡创业,进入支部班子,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以他为首的7位村“两委”班子成员 ,平均年龄45周岁,向心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新的“两委”班子上任后,立足全村实际,精心谋划,勾勒发展蓝图,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搞活农村集体经济,与村民共享产业红利。筹备成立榆社县赵王村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农民土地入股模式,发展178亩特优蔬菜示范种植基地,积极发展彩椒、生姜、黄皮椒、普罗旺斯、茄子等特色蔬菜,预计年纯收入可达50万元以上。

同时,依托历史文化资源,锚定建设“美丽乡村”和市民休闲度假基地目标,投资60余万元,全力打造集旅游观景、赏花采摘等农旅融合的休闲农庄,形成集吃、住、游、购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同时发展产品加工、电商推介销售、品牌建设等一体化产业,有效促进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东湾村曾是北寨乡的落后村,家族势力严重、信访矛盾突出,村“两委”班子年龄老化、多年来未发展党员,严重影响了村经济发展。自外引返乡能人吴跃军回村“一肩挑”后,争取55万元资金实施了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村中路面硬化、护村坝续建、太阳能路灯安装等工程,村中面貌焕然一新。目前,村中正谋划建设玻璃水厂和种养产业等项目。曾经的落后村很快会后来居上。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我们始终把加大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作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着力点,不断完善党支部运行机制,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再把党员致富能手纳入后备干部中,吸收到村‘两委’。”北寨乡党委书记郭卫说,现在基层党组织更强了,村“两委”以前软弱涣散的局面得到了彻底扭转,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集体有收入 治理有底气

乡村治理中,很多难题都是因为缺钱引起的。北寨乡根据本乡实际,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多种路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治理增添了底气。

由榆社县传统蔬菜种植合作社在北寨乡仰天村建设的省级精品彩椒标准园,占地200亩,是目前山西省最大的彩椒生产基地,年产彩椒150余万公斤,产值500余万元。其占用的200亩耕地全部流转自仰天村的集体机动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资产性收入18万元。

赵王村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复垦土地220余亩,以原生态种植方式种植有机杂粮。积极创新土地托管模式增加集体收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整合农户土地,同村集体机动地集中连片,由合作社统一耕、种、防、收及销售全程托管,村集体每亩收取100元服务费。以农民土地入股模式,发展178亩特优蔬菜示范种植基地,积极发展特色蔬菜种植,预计年纯收入可达50万元以上。

青峪村由榆社县鑫茂农林牧专业合作社以每亩每年500元费用,流转集体机动地65亩,建设北寨乡设施蔬菜新品种试验推广示范基地,同时吸引村集体15万元自有资金入股,探索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三方盈利新模式……

村里有钱好办事。北寨乡17个行政村,村村街道平坦干净,农户房屋宽敞明亮,漂亮的村中广场上,总有村民健身休闲。不仅如此,水磨头村、下城南村、堡下村3个村在全乡率先开展居家养老驿站试点工作,在原有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提档升级,村中老人可以享受助餐、助浴、助洁、助医服务,安度晚年、其乐融融,受到了村中老人和子女的一致好评。这项惠民工程今年年底将在全乡推广,“老有所养”在北寨乡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穷家难当”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过去,在北寨乡,由于无钱办事,导致基层党组织有心无力,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如今,村里有了收入,村民开始享受红利,村村都在进行立面整治、街巷整治、绿化、亮化、阵地改造。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摘了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我在大棚里干活,每月能挣5000元。老伴在村里公益岗位打扫卫生,每年有3500元的收入。除了这每年还有光伏扶贫收入3500元。”过去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的赵王村脱贫户周连刚说,“前几年为增加收入外出打工,没想到遇到车祸腿部受伤,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我心满意足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脱贫户主动要求学技术、干事业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勤劳肯干,日子会越来越好。群众的需求就是干部的追求。北寨乡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夯实产业基础,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乡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挖掘土地潜力增收。从群众受益最直接的土地入手,对全乡909户10500亩耕地实施农业托管服务,“耕种防收”全部由农业服务组织实施。推广有机旱作技术,每亩降低成本100元、增产50公斤、增收250元,带动80%脱贫户受益。

发展特优产业增收。全乡发展设施蔬菜1609亩,近五分之一脱贫劳动力从事蔬菜产业相关工作,年产量750万公斤,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今年在全县率先开展设施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西瓜、甜瓜标准棚产值突破10万元,相比西红柿等常规品种效益翻番。由全国劳模韩效兵领办的彩椒示范园创新优化联农带农机制,村集体增收18万元,带动53户脱贫户户均增收5000元,吸纳就业40人,人均增收2.2万元。新培育2个酿造产业,年产老陈醋400吨、基酒150吨,实现收入1400万元,带动全乡种植高粱1050亩,400余脱贫户户均增收2000元。

产销衔接融合增收。相继成立3个电商平台,倡导村村都有带货员,通过“互联网+”,推动全乡蔬菜、杂粮、笨鸡蛋、粉条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收入突破50万元,560户脱贫户户均增收300元。“走出去”直接对接北京、成都等地市场,打通农产品直销渠道,以西红柿为例,每斤可增收0.3元左右。

就业帮扶增技增收。通过合作社、乡镇企业辐射“产业带动一批”,10%脱贫劳动力就近创业就业;全面落实交通补贴等就业服务政策“外出就业一批”,北寨乡仅在市内就业创业的脱贫劳动力就占到54%;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帮扶保障一批”,覆盖了6%的脱贫劳动力,实现有劳动力脱贫户和监测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村民有事干了,村里风气变了,环境好了,人们精神头更足了。现在全乡广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和家风家训活动,重诚信、爱名誉、家族和睦等优良传统又重新在各村兴起。“喝酒、打牌的人少了,谋事干事的人多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理念,在村里深入人心。在北寨乡,我们看到,乡村治理格局正在这里得到重塑。

本报记者 王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