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太谷

从田间到餐桌的致富路

——太谷区范村镇闫村通过“菜篮子”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2-08-15 16:23:47

百媒百人晋中行采风团记者听成臻刚讲解闫村概况

立秋时节,走进太谷区范村镇闫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连片的蔬菜大棚,宛如错落有致的“银飘带”,蔚为壮观。大棚内,农民们忙着采摘、分拣蔬菜,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闫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村”,全村有800余户、2200人。村子紧邻太长高速,闫王线贯穿南北,孟王线穿境而过,距离县城2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2013年,该村村委会主任成小五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借助“一村一品”项目,建成了50亩蔬菜拱棚,效益显著。尝到甜头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将设施蔬菜产业确定为全村的主导产业。2019年,闫村抓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机遇,建设了200亩18栋连栋塑料拱棚。现在,闫村的设施蔬菜规模越来越大,温室、拱棚共有800多个,面积达2100余亩,基本实现了户均一棚、人均一亩的目标。

“在我们村建一个大棚,一年就能回本。”7月14日,记者见到了闫村党支部副书记成臻刚。当了十几年村干部的他,看着村民从不接受,到主动建大棚、拱棚,再到发家致富,话里话外是藏不住的开心。成臻刚指着身后的一个连栋拱棚说:“这个棚是去年秋天遭遇强降雨后重建的,有14亩地,花了100多万元。按照目前一公斤4元的价格计算,这茬西红柿能净赚六七十万元,下一茬准备种西葫芦,保守估算,收入三四十万元没问题。”

“以前还有一部分村民依靠运输谋生,这两年村里大棚发展迅速,一户村民种一个四五亩的大棚,三四个月的纯利润就十几万元。以前‘养车’或做生意的村民,现在都回来种大棚了。”成臻刚自豪地告诉记者。

记者在闫村蔬菜集中批发市场看到,这个两层的批发市场,一层摊位全部租给投资商。“现在实行‘放水养鱼’政策,村里每年只收投资商少量的租赁费,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发展壮大。”

分拣、包装、运输、销售……通过闫村蔬菜交易中心,闫村和周边村的新鲜蔬菜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也催生出“农民蔬菜经纪人”这个新型职业。闫村妇女主任张昌芳在蔬菜交易中心租了一个摊位,当起了“农民蔬菜经纪人”,近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像张昌芳这样的“农民蔬菜经纪人”,闫村有20多位。通过经纪人,每年有12万吨蔬菜从闫村的地头走上全国各地群众的餐桌。闫村,名副其实担起了“菜篮子”称号。

闫村村民还总结出一套大棚种植的绿色作业模式:防治病虫害用黄斑纸,授粉用熊蜂,施肥机施的是羊粪和农家肥,真正做到了无公害、纯天然。同时,闫村的设施蔬菜产业也从单一的冬棚种植,发展到了春提早、秋延后和冬棚种植,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供应。

“现在,我们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不比城里人差。未来,我们还要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田园综合体。”成臻刚说。

“全村从事设施蔬菜种植的村民占70%,已初步实现了‘人均一亩、户均一棚’的产业目标,形成了拱棚建设、育苗、种植、销售‘一条龙’服务链,效益最好的亩均收入达到6万元。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成臻刚信心满满地说。

文 / 记者 马永红

图 / 记者 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