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08-10 09:26:48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之行,提出的“敬畏历史 敬畏文化 敬畏生态”,深刻折射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深邃思想。半年来,我们牢记领袖殷殷嘱托,通过深入学习感悟和身体力行,认为学史、知史、明史、懂史,才能知敬畏,“敬”就是敬重、敬仰,就是对老祖宗创造的悠久历史、留下的灿烂文化保持尊重;“畏”就是畏忌、畏戒、不敢,对此,我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慎重决策、慎重用权,不能权力任性,搞大拆大建、乱作为。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祁县历史文化深厚,公元前556年,祁奚先生封邑建城,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辅佐晋悼公成为晋国历史上国富兵强、举国大治的最强盛历史阶段;“诗佛”王维、“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等诗词大家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等名句,既大气磅礴、流传千古,又温婉动人、脍炙人口;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开我国章回小说之先河。这些政治家、诗人、文学家等200多位名人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特别是明清时期,祁县的乔家、渠家、何家等与介休、平遥、太谷、灵石、榆次的晋商巨贾们共同执掌中国金融之牛耳500余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金祁县”。
祁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晋商故里、“万里茶道”茶商之都,境内珍贵文物和文化遗产星罗棋布。其中,国保6处、省保11处、市保3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380余处,梁村遗址、乔家大院、晋商老街等更是誉满三晋、闻名天下。
欲谋新篇,必先增信。祁县主要保存有古籍图书类、书法绘画类、古建遗址类3大类1.4万余件文物。
一是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藏书5.4万余册。其中,宋版1部、明版260余部、清版2000余部,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原文化部副部长、原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等百余位领导专家对海内孤本、宋版古籍《昌黎先生集考异》赞不绝口、爱不释手。对这些古籍,我们派专人专职保护,严禁原版原书外出巡展,不能有丝毫损坏。
二是精美绝伦的名人字画等艺术珍宝1.3万余件。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傅山先生书法精品《丹枫阁记》、明朝陈洪绶人物山水画、清朝王铎草书及犀牛望月镜、九龙灯等一批乔家大院馆藏稀世珍宝保存完好。
三是独具匠心的宋元明清各类古建286处,乔家、渠家、何家、戴家等明清院落40余处、茶庄票号30余家、古宅民居2万余间,特别是古朴典雅、工艺精湛的元代洪福寺,宋代兴梵寺和“集江南园林之大成,汇宋元明清之法式”,集历史、建筑、文化、艺术、雕塑于一体的昭馀古城更是美轮美奂。除此之外,还保存有古遗址、古村落等重要史迹102处。
这些祁县前人留下的厚重历史文物,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已深深融入到祁县人民的血液里、骨髓中。
这些祁县先辈创造的灿烂文化,潜移默化地提升着祁县人民的人文素养,激发着祁县人民的创新力、创造力,为我们认识改造世界、加强创新基层治理能力提供了历史借鉴,照亮了我们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前行之路。
这些祁县先祖积淀的文明,是智慧的结晶、精华的所在,是祁县人民的根和魂,展示了祁县特色、祁县风范、祁县文化,形成了“祁县自信”,成为祁县人民对外宣传的骄傲和自豪、干事创业的自信和底气。
欲续文脉,必先力行。学习宣传贯彻“敬畏历史 敬畏文化 敬畏生态”,不仅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更应该是全社会的深度参与。我们通过新闻媒体进行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唤醒全社会熟知熟悉、珍爱保护文物的激情、热情,不仅要继承保护好千年璀璨文物,更要活化利用好丰厚文化积淀。
我们把文物保护纳入“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文化名县”建设,以敬畏之心、珍爱之心、责任之心,全力实施文物修缮保护、古籍善本修复利用、乔家大院5A复牌攻坚、古城保护更新等“七大文物保护传承行动”,让祁县大地上的古建、古籍、遗址“活起来、火起来、热起来、亮起来”,让27万祁县人民和更多八方游客在品读历史、品读文物中进一步品读文化、品读人生,在鉴古知今中汲取知识、汲取智慧、汲取力量。
我们将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以对历史负责、对文物负责的态度,把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精神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守护好祁县文化的根和脉,把文化的“软实力”真正变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愿同所有关心支持文物保护事业的朋友一道,共保、共建、共享历史文化成果,让祁县古老的文物珍宝大放异彩,以“文化名县”建设的新成果回报一方厚土,为全市文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