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山西日报》7月26日刊发市委书记吴俊清署名文章 ——

牢记嘱托 敬畏历史 敬畏文化 敬畏生态

吴俊清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07-27 09:53:07

2022年1月26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五年来第三次来山西考察调研,谆谆教导我们:“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晋中市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引,按照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细化形成3方面18项具体举措的任务书、路线图、责任状,忠实践行领袖殷殷嘱托,以强烈使命担当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敬畏历史,传承历史文脉,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牢记领袖殷殷嘱托,坚决扛起历史文化资源大市的时代使命,统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产品经营,让晋中大地上的历史文化遗产“传”下去、“活”起来、“走”出去。

实施千处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平遥古城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一是突出历史原真性抓文物保护。高标准修订《平遥古城修缮详细性规划》,编制古城保护与景区提升规划;成立平遥古城保护利用研究会,将每年6月第二周定为古城保护宣传周。二是突出风貌完整性抓环境整治。加快古城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古城地下综合管廊、古城北主旅游通道提升改造、古城东面惠济河段改造治理等工程加速推进。三是突出生活永续性抓改革提质。分类分步推进古城内传统民居保护修缮项目及环境改善。

持续擦亮“老字号”品牌,提升晋中文创产品国际知名度。一是推动平遥牛肉品牌化发展,把平遥牛肉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二是推动推光漆器产业化发展,启动《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保护条例》立法,制定《平遥推光漆器技术规范标准》,加快建设平遥推光漆器产业园。三是推动黄酒、老陈醋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年产2000吨的黄酒生产线,把黄酒和老陈醋产业打造成为全国一流文产品牌。四是推动非遗项目特色化发展,聚焦全市1220项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培育壮大一批“老字号”品牌,挖掘打造一批民间传统工艺特色门店,开辟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产业街区。

推动“五古六新”文旅融合发展,增强晋中文旅产业竞争力。一是用好古院、古村、古镇、古堡、古城“五古”资源,培育体验、休闲、康养、度假、观光、运动六种新业态,打造千亿文旅产业。二是与中国银行总行联合举办首届中部金融创新论坛,建设集金融干部培训交流及教育管理的示范基地。三是办好以会展影展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活动,策划推出22项独具平遥特色的历史文化活动和对外文化合作与交流活动,推动富有晋中特色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敬畏文化,厚植文化根基,让文化自信强起来

牢记领袖殷殷嘱托,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建筑文化、票号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家教文化、廉政文化,推动璀璨的历史文化、厚重的晋商文化、鲜活的红色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

创造性转化。一是深层次挖掘文化内涵,成立晋商文化研究会,率先创建国家楹联文化城市。二是大力度发展文化产业,与故宫文创等团队合作,做强一批文创品牌,打造一批文创企业,壮大一批文创产业,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全方位引育文化人才,依托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为抓手,探索实施“职业院校+大师工作室”“2+2”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壮大传统技艺人才队伍。

传承性发展。一是抢救传承抓“点”,对122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开展抢救性记录,大力支持非遗传承人或团体开展传承活动。二是创建基地拓“面”,建设非遗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打造人才培养、精品展览、旅游销售为一体的传统文化产品生产传承基地。三是宣传推广延“线”,实施平遥古城超级城市IP项目,弘扬传统工匠精神,传承工匠技艺。

集成性活用。一是打造文化旅游“知名地”,实施A级旅游景区倍增、旅游要素增效、乡村旅游提质、红色旅游铸魂、研学旅游普及、康养旅游提档“六大攻坚行动”。二是打造非遗文化“展览馆”,建设集11个县(区、市)非遗项目为一体的非遗文化展览馆。三是打造特色金融“文化街”,将平遥古城西大街、南大街打造成特色金融文化街区。四是打造传统特色“中国院”,依托古城名宅,讲好文化故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院落。五是打造特色产品“老字号”,甄别保护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老字号品牌门店,建设富有本土特色的产业街区。

敬畏生态,尊重发展规律,让山川面貌美起来

牢记领袖殷殷嘱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定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晋中之责,坚定扛起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使命,纵深加快能源革命改革,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厚植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高水平生态修复治理,厚蓄生态碳汇本底。一是国土绿化行动增绿,每年新造林35万亩以上,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林木绿化率达到36.9%。二是汾河流域治理提质,严格“四水四定”约束,万元GDP用水量降幅达2.9%;加快实施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晋中段、百里潇河、云簇湖等“千里水系、红色太行”全域综合治理项目,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万亩以上。三是矿山生态修复补短,实施黄河流域第二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完成5个露天煤矿5.9万亩复垦任务。

高标准攻坚污染防治,拓展宜居乐业空间。一是聚力“蓝天常驻”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5.5%,清洁取暖全市建成区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70%以上。二是聚力“绿水长清”实施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污水收集管网连点成线,污水处理设施连片成网,全市河流水质全部退出劣Ⅴ类。三是聚力“黄土复净”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推进工业固废堆场整治,加大污染企业搬迁退出力度,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高效率实施能耗“双控”,稳妥有序迈向“双碳”。一是把纵深推进能源革命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供电煤耗可下降10-20克标煤/千瓦时;实施8个区块勘探开采项目,煤层气抽采量达20亿立方米;实施“风光倍增工程”,推进抽水蓄能开发利用,在东山5县打造“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新能源基地,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600万千瓦。二是把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当务之急,开展传统高耗能行业能效提升行动,全市单位工业企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4%。三是把全力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实施12个煤矿技改和扩产项目,全年煤炭产量将达1.12亿吨。

高质量加快产业转型,蹚出绿色发展新路。立足山西中部城市群和城市核、太原晋中一体化、山西智创谷、晋中国家农高区、转型综改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实施,未来三年构筑“百亿产业链、千亿大基建、万亿项目盘”转型发展格局。一是以投资之“形”造基建之“势”,聚焦服务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聚焦智创谷、农高区、开发区,聚焦生态晋中建设,聚焦文化旅游和民生改善。二是以投资之“级”锻产业之“链”,稳住煤焦产业链,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建新材料产业链,打造钢铁产业链,培育新能源产业链。三是以投资之“量”优经济之“盘”,谋划未来三年重大项目,建成全省创新高地、产业洼地、人才聚集地、生活宜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