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让百姓共享“健康红利”

—— 我市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06-25 09:31:25

周周有省城专家坐诊、查房;不出村就能进行腰腿痛、膝关节疼痛针灸,也可进行中药慢病调理;面对急难重症,有省市专家进行网络会诊;小病不再拖,大病不再扛,重病能治愈,就医环境好……

医改,是惠及民生之举。近年来,我市打好深化医改组合拳,深入推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补齐民生短板,力求人人享有更公平、更多样、更安全、更有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专家来到家门口 群众看病不再愁

“在家门口就能让省城专家来做手术,以前想也不敢想。”左权县65岁的刘海忠高兴地说。刘海忠患有左眼结膜皮样脂肪瘤,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效果,原本计划去太原看病的他,听说省城专家下沉左权县,他果断选择了在当地做手术。

2021年8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正式托管左权县人民医院,成为山西省人民医院左权分院,并聘请省人民医院专家担任左权分院领导,通过托管完善县级区域医疗功能,做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百姓就医看病,让当地群众能就近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

“不只病人受益,作为大夫,我们也受益匪浅。”王志英是省人民医院左权分院内科主任,让她感受最明显的是在专家带领下,科室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均得到提高,特别是在重症病人抢救方面。“每周科室人员会一起讨论、学习,有什么病人就讲什么课,我们见的病例也比原来多了。”

在实现托管近一年的时间里,医院门诊病人、住院病人增加了,手术量也在增加,依托省级医院技术支持,还成功实施了多项首例手术,首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首例后腹腔镜下左侧输尿管结石切开取石术……

左权县实施探索医院托管模式,实现了由上向下“输血”和下级自身“造血”的结合,不仅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纵向下沉,还快速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和实惠。

看病就医不出村 基层医改有实效

麻黄、柴胡、甘草、党参……在介休市宋古乡东段屯村卫生室各种常用中药分门别类,有序摆放。乡村医生史福庆介绍:“卫生室常备500多种常用中药,除了可以满足全村3100名村民的日常所需外,也经常有外村的乡亲过来看病。”

作为华北唯一的“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介休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组建医疗集团,推动以人民医院为龙头,妇幼中心、中医院为支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域医疗改革。

做强“领头羊”,提升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成立介休市医疗集团,实现资源、人才、技术、管理的全方位立体化融合。深化省校合作战略,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度合作,结合“青医计划”、“青医论坛”、医学类院校实习基地等模式,共建基层卫生健康介休工作站。

两大公立医院密织“分级诊疗”。依托介休市中医院,构建县、乡、村三级中医药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全市12个乡镇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5个村卫生室均可开展中医药服务,在全市妇幼健康服务上,把市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儿科充实到妇幼计生中心,组建全新的妇幼保健院,提升妇幼保健能力。

大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市医乡用、乡医村用;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建立起村医、乡医、县级骨干医师、专科医师、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六级“家庭医生”团队;实行慢性病网格化管理机制,以宋古乡洪善村为例,村医由管理300名慢性病患者变为直接管理15名网格员,让乡村医生有更充沛的时间和精力治病救人……介休市通过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实现“常见病不出村、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15分钟急救圈” 争分夺秒救死扶伤

“患者男性,39岁,胸憋气短出汗,意识模糊。”近日,寿阳县平头镇卫生院接到县120急救调度中心电话,医护人员在15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施救。据了解,平头镇距离寿阳县城车程近一个小时,之前由寿阳县城统一派车急救,遇上危重症患者就会耽误最佳抢救时间。现在,乡村急救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得益于寿阳县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打造“15分钟急救圈”。

近年来,在寿阳县委、县政府的统筹谋划下,寿阳县医疗集团以人民生命安全为中心,强化120急救体系建设,组建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配备先进的120急救指挥系统。通过统一培训、统一制度、统一服务流程,建强县、乡、村三级120救护站点。同时,与上海金汇航空公司充分协商,启动了陆空一体救援体系。

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接到电话后,按照就近派车原则,指挥各乡镇卫生院急救站点5分钟内出车,途中与村卫生室负责人联系,利用熟悉乡村地形的优势,在规定时间内赶赴报警地点。到达现场后,医生初步诊断为病情较轻的,接回所属乡镇卫生院,进一步进行后续治疗。经判断危重者,由专家远程指导进行现场处置,必要时由120调度中心派县级医院急救站救护人员支援,确保救治正常、治疗及时、处理得当。

“15分钟急救圈”的建立,能充分发挥应急机制优势,医护人员在突发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重大疫情、火灾、交通事故中,能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有序组织开展救援,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

本报记者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