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文化

学术宜俭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05-21 09:39:02

介子平

诗兴来,不可抑止。顾颉刚1919年1月15日日记载:“我记日记之初,本没有很多话。不料一经下笔,论议就混混而来,不能自休。一天的日记,辄费半天的工夫,写去八、九页的格纸,把我做事光阴便消耗多了。”其患口吃,交流不畅,日记中不免善用其长的自言自语。以函代文,以日记为文,写日记成为最为自由的创作,但其本色还是学者。

即便再现,抑或表现,仍以俭为宜。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其最为满意的小说是《孔乙己》,寥寥数页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描写出来,且文多刺当世得失,小题材存大感情。班超以三十六骑,攻鄯善,入虎穴而取虎子;刘先主之伐吴也,七百里连营,而挠败于秭归。兵贵精,不贵多,此其大彰明较著者也。却也不可惟俭,江盈科《雪涛谐史》载一趣事:“有轻薄士人,好弹射文字,读王羲之《兰亭记》,则曰:天朗气清,春言秋景。读王勃《滕阁记》,则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多了‘与’‘共’两字。冥司闻之,遣鬼卒逮去,欲割其舌,力辩乃免。”

学术作品之俭,更是当紧。顾亭林为学广博,著述勤勉,写《日知录》,取材瞻博,论断谨当,有时一年之间,“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潜心问学、不务声名的王念孙撰《广雅疏证》,凡事有根据,不敢恃才自专,同样二句三年得,日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成书。今人八十不足奇,古人七十古来稀,学问悠游如此,乃得大成,不过薄薄一册。好著作需有文学的文采、史学的功底、哲学的思辨,三者兼具,少之又少。

自我认可,乃一切认可的前提,无奈功力欠缺,火候不到。铺陈发凡,毛举细故,为掩饰才疏学浅的心虚,把能用上的理论工具,一个不落次第搬用,另引海量文献,执著挖掘作品的所谓深意,巴不得将所知概念悉数抖搂出来。即便融汇了系统的研究架构,主题先行即主观先行,凿空之谈,株守之见,即便汇轶成帙,分类编次,又能如何。权学交易,有行有市,无其才而当其位,学术不会陪你演戏,人亡政息,人息而著述殁矣。

芒种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所谓“反舌无声”,养精蓄锐,厚积薄发,不求取宠于当下,而待了解于以后。未曾入,急求出,钱穆当年论及学者之病时说:“千言万语,只是一病,其病即在只求表现,不肯先认真进入学问之门。”采玉深崖,旦夕莫觊,青灯照壁,执笔成文,守拙就是愿下笨功夫,在某一域持续深耕,数十年如一日。俭非浅,恰是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