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

昔日军营淬炼成钢 今朝校园助教育人

——我市探索退役军人进校园从事国防教育纪实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05-16 08:22:37

一顶军帽,顶的是责任;一身戎装,穿的是庄严;一个军人,看的是军魂,担的是使命。即使退出现役,但退役军人仍然不减军旅热情,带着在部队学到的本领,全心投入,认真“教学”,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优良品质。

近年来,我市开拓退役军人就业新门路,通过搭建退役军人与校园之间的沟通平台,选拔优秀退役军人到学校担任教师,积极推进退役军人进校园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自2020年我市在普通高中创办“国防特色班”以来,已有4所高中与山西军盾教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军盾)建立框架协议,选聘28名退役军人担任辅导员,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军的高尚道德情操。山西军盾辅导员团队也被省军区评为“2021感动山西国防动员新闻人物”。

赋能——

撬动教育破冰和搭建就业平台一举多赢

时间回拨到2017年8月,“中国民兵”微信公众号刊发的《一张应征青年不合格的体检表暴露十大问题,应引发全民深思!》一文如平地惊雷,令人警醒。对高中生“后备兵员”群体进行“加锌补钙”“强筋壮骨”成为共识。

“教育离不开教师。”时任市教育局局长的张海荣认识到,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一直是个难题,而一些地区通过开设国防特色班,选拔优秀退役军人担任“兵教师”等举措,为开创国防教育新模式、拓展师资培养新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军地双方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根本问题上的深度耦合,催生了一个新的思路举措:在普通高中创办“国防特色班”,探索军民融合、校企合作的青少年国防教育新路子,实行辅导员与班主任双线管理,国防教育与文化教育双修教学,推动国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案、进学生头脑。

从2020年3月至今,全市已成立16个国防特色班,拥有788名学员。经过两年的蜕变,学员以自信心的增强、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军人味”的气质回应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期待。目前,咨询了解、报名参加国防特色班的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

从军队回到地方,从训练场走进校园,担任辅导员的赵鹏杰对自己的求职经历感到既坎坷又幸运。他曾在火箭军服役2年,退役后投了几十封简历都“石沉大海”,后来看到省退役军人就业合作单位——山西军盾的招聘岗位与部队管理工作有许多相通之处后,便很快谈妥,签订了就业协议。

“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士兵参军入伍,退役军人的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可谓‘能文能武’。选拔补充到学校担任辅导员,是一举多赢的创新举措。”市退役军人局局长何子成如是说。

润物——

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悄然养成

“呈搜索状态前进!前方发现‘敌情’,卧倒、射击!” 在辅导员的口令下,学员们全副武装,携自动步枪模型向前方“假想敌”发起进攻……这是榆次四中军训场上的一个镜头,国防特色班学员个个血性十足、虎虎生威。

“尽管准备得很充分,但孩子们似乎不感兴趣,以至于整堂班会都是我自言自语,提问也没有人应答。”回忆起第一次召开班会时的情景,曾在武警部队服役5年的辅导员刘敏说。那个时候,被学生认同成了他必须跨越的第一道关口。为了尽快融入学生,每次出操后,刘敏都会为学生表演前倒、侧倒等擒敌动作。很快,他就成了学生心中的“明星”,交流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要督促他们落实一日生活制度,还要有耐心、善发现,给予他们成长上的关心和帮助。”管理中,曾在空军服役2年的张梦是辅导员,私底下,她也是亲切和蔼的大姐姐。不管是整理内务、集合点名等生活小事,还是化解同学间矛盾、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心事,张梦都与孩子们在一起。

作为退役军人,最不缺的就是面对挫折的信心和解决困难的勇气。通过抓常抓细抓长,辅导员带领学员适应了纪律性强的生活节奏,寻找到了新的兴趣爱好和精神寄托。同时,通过“每日多学一小时”的精细化时间管理,学员逐渐改正了不良学习习惯,催生了学习热情和动力。榆次二中高三年级的3个国防特色班,从最初学员成绩位列全校中下游跃升至中上游,在全市适应性调研测试中,近70%的学员模拟达线。

塑魂——

激扬爱国情和笃行报国志梦想叠加

“这里是祖国的西部边陲,也是守卫和平安宁的一线。来自天南海北的一茬茬官兵,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在榆次二中田径场内,“讲武堂”活动正在进行。讲者深情倾诉,听者泪眼盈盈。授课者,正是曾在雪域藏区服役5年的辅导员李邦。

“学生的考试分数固然重要,但家国情怀也不能被轻视。”校长崔计科说,“从我们学校走出过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卫国戍边的英雄模范……这些成才的典型事例说明,只有培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他们的人生之路才会有更美的诗与远方。”

为拓宽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的国防教育阵地,晋中军分区与市教育局指导国防特色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军事研学活动。走进绿色方阵体验、参观红色场馆感悟、强化训练磨砺筋骨、榜样感召典型引领……持续不断的“强心课程”产生了爱党爱国爱军的“热传递”效应。

通讯员 李海燕 李晓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