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文旅

平遥推光漆器:

千年不褪色的奢华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2-05-11 08:45:10

腐朽,是所有木器的宿命,留存百年已属少有,传承千载更是罕见。而人类先民对漆的发现和运用,打破了这一自然规律。漆器最早因防腐而做,却最终发展成一种独特的器物,平遥推光漆器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平遥推光漆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盛于唐代、兴于明清,繁于当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保护好推光漆器等文化瑰宝,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情怀,激发了平遥漆艺人传承弘扬传统工艺的动力,也让平遥推光漆器芳华再现。

溯源

 

“漆器、牛肉、长山药”,在平遥古城三件宝中,漆器列为首。如果说牛肉是平遥人醇香可口的世俗生活,城墙是平遥人抬头仰望的邈远过去,那么推光漆器对于平遥人来说,既落入了尘俗,又高于生活,既是历史,又是现在。

春秋时期,平遥推光漆器已具雏形。到汉代,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1956年,山西省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汉代五页人物故事彩绘屏风,据考证即为平遥推光漆器。屏风朱漆底上勾黑线轮廓,内填白、黄、红等色。这种画风,基本上反映了平遥推光漆器当年的风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达到很高的水平,以此种技艺制作的漆器,在唐代开元年间已闻名遐迩。

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也是平遥漆业的全盛期。清代乾隆四年(1739年),平遥梁村人冀都龙在县城内站马道设立“鸿锦信”漆器作坊,专门生产柜、箱、桌、碟、盘、盒、奁、屏等漆艺作品出口海外。清中期到民国初,平遥票号、钱庄的兴旺发达给漆艺制品带来很大的商机,平遥推光漆器工艺得到长足发展。

平遥古城历来人多地少,自古有外出经商谋生之人,因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晋商发源地,并一度成为富甲天下的金融中心。由于平遥当时身处繁荣的商业中心位置,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如此兴旺的商业氛围孕育了平遥推光漆器的发展,并为之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晋商的崛起及实力的增强,商业网络遍及欧亚,平遥推光漆器也随之远销蒙俄、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到明清时期,平遥推光漆器即成为山西乃至全国主要的外汇产品,其影响可谓誉满欧亚,名震四方。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平遥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培养并发展着民族文明,使平遥推光漆器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平遥推光漆器工艺文化,不但在山西文化发展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全国漆艺发展史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山西历史文化名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对山西的社会、经济、文化,甚至对全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着重大影响。

工艺

 

平遥推光漆器以手掌推光、描金彩绘的技艺特点著称,贵在漆和艺,所用的漆是漆树上分泌出的天然大漆,弥补了木材防潮、防虫、防腐蚀性较弱的缺陷。所需工艺繁琐、复杂,主要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

木胎车间使用松木做出各种家具的木胎后,灰胎车间就用白麻缠裹木胎,抹上一层用猪血调成的砖灰泥,底漆多为墨黑、霞红、杏黄、绿紫,绘以民族风格的图案,多为古典小说、戏剧、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人物、山水花鸟、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

漆工车间的工序是非常细致和复杂的。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蘸水擦拭,擦拭毕,再用手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进行刷漆,多则刷七遍,少则刷六遍,其后的推擦就会更细致。先用粗水砂纸推,再用细水砂纸推,用棉布推,丝绢报,卷起一缕人发推,手蘸麻油推,手蘸豆油推,掌心反复推。凭眼力,凭心细,凭感觉,凭次数,推得漆面生辉,光洁照人。

画工和镶嵌车间,对技术的要求更高,画工必须学习绘画四年以上,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才允许在漆面上勾红点翠,独立操作。刻绘工人的刀锋,要求像笔锋一样,粗细相间,深浅适度,起落自如。

镶嵌原件的制作台上,团团烟光紫气,工人们把河蚌壳、螺钿、象牙以及彩色石头加工成各种原件,由镶嵌工人根据图案的要求巧妙地镶妥粘牢。清朝以前,推光漆器为素底描金,清初开始以金漆器为主,中期创出了增厚漆层、推出光泽新工艺,自此,平遥推光漆器形成以磨推漆面与描金彩画相结合的独特工艺风格。

经过艺人们反复推擦,细心描绘后的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漆面光洁、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耐烫耐磨耐腐、经久耐用,是漆器中的珍品。

推光漆器装饰品原本分为实用品和陈设品两大类,实用品如漆柜、条案、茶几等,陈设品如屏风、漆画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与工艺价值,备受广大群众喜欢。现有品种多为屏风、电视柜、衣柜、角柜、酒柜、陈列柜、首饰盒、摆件等,而我们最为普遍见到的是推光漆器首饰盒,小巧精致、样式众多,不论是作为伴手礼送人或是自家收藏都是很好的选择。

2006年,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

 

平遥推光漆器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仍健在的平遥推光漆艺人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生金和他的传人耿保国、贾兴林等。

由于受现代化学漆和腰果漆的冲击,以天然漆为原料的推光漆技艺日益萎缩,导致艺人改行和流失,漆艺产品质量有所下降,处于濒危状态。现平遥县已建立薛生金工作室和漆艺苑,将该项技艺的资料整理和建档,建立平遥漆器艺术馆,举办漆艺培训班,以确保这一珍贵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在省外事办的接待大厅陈列着一幅宽3.55米、高2.35米的平遥推光漆画作品《表里山河》,这幅作品由初升的太阳、巍峨的太行山脉、雄壮的黄河等图案精妙组合而成,浓缩了山西雄浑壮丽的美景以及“内外兼修、秀外慧中”的独特气质,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中秀的又一力作。

梁中秀1972年参加工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平遥推光漆器的传承、创新、设计与制作。他大胆实践,博采众长,中西合璧,厚积薄发,用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理念的审美要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梁中秀介绍,历史上,平遥漆器多作为家居用品,现已广泛应用于高档建筑的艺术装潢,成为艺术殿堂的藏品。艺术价值的巨大提升表明,通过一代代传承,平遥漆器的创作主题、创作理念和艺术表现手段,不断得到拓展和充实,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形态,实现了从民间工艺品到高端艺术品的嬗变。

今年85岁的薛生金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每天上午,他都会走进自己的工作室,在宁静的艺术时光里沉浸五六个小时,耄耋之年的他不仅坚持创作,而且继续带徒授艺。薛老说,新中国成立后,自己就进入平遥县推光漆器厂工作,师从漆器老艺人乔泉玉学习传统漆器技艺,经过不懈努力,恢复了失传的堆鼓罩漆工艺,并将平遥推光漆器髹饰工艺由过去的3种增加到20多种,还手把手培养出200余名徒弟。

薛生金的大儿子薛晓东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的省级传承人。他曾在艺术院校学习,主张将传统工艺与创新理念相结合,用现代人的理念和审美观点去创新漆艺。

要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保护好推光漆器等文化瑰宝,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也是平遥漆艺人的历史担当和使命。

在今天的平遥古城,丰富的旅游资源让推光漆器得以更多地面向世人,漆器手艺跨越千年,每一件都散发着浓郁的时代与地域特色。见证了历史更迭,这些漆器文物也沾染了许多灵气。幸运的是,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文物的保护,几代匠人坚守在此,用传统的方法对这些文物进行修缮与保护,将传统技艺之美传递下去,守护好这层层的匠心和留给世界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