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2022晋中市“两会”>两会之声

幸福是最美的民生底色

——我市各界人士畅谈强化民生保障带来的满足感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2-02-28 10:53:20

   思民者,行于民事;亲民者,近于民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全力攻坚,一项项民生实事落地落实,让每一个生活在晋中这片土地上的人,都真切地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今年,市政府承诺,要集中精力为民办好16 件民生实事,引发广大群众的热烈讨论和热切期盼。

话题:

小区改造 提升宜居指数

李丽萍

老年大学学员李丽萍:自市城区实施“六化一提升”工程以来,城市发生了很多令人惊喜的改变:建起多处政府免费停车场,停车方便了;休闲锻炼的场所越来越多了;市容环境越来越美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我喜欢锻炼身体,以前出门锻炼要走很远才能到公园,现在走几步就是一处小游园,环境优美,到处都是花草植被,还砌上了石桌石凳,让人感觉十分舒服。我经常和同伴相约小游园散步,或坐在休息座椅上,看着追逐嬉戏的顽童,聊聊最近发生的事情,很惬意。

不仅如此,政府还新建了一批免费停车场,这个举措实在暖心!以前儿女们很少回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绕小区三圈都没地方停车,在小区外停车又担心贴罚单,每次都是匆忙吃完饭就离开了。自从小区门口新建了政府免费停车场后,儿女们更愿意多回家了。

如今,生活在晋中,我们很幸福。希望政府继续为民办实事,从百姓身边小事出发,解决更多民生事项,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让百姓更加幸福。 (记者 马永红)

话题:

救命神器 挽回更多生命

郭海涛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郭海涛: 在公共场所设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普及救护知识,是建立公共急救体系的重要一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安全和文明发展程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列为政府承诺为民所办的16件民生实事之一,持之以恒推进此项惠民工程。

AED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

心脏急救设备,可供非专业人员使用。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黄金时间4分钟”内,利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是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之一。在公众场所设置AED,就是让突发心脏骤停的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接受体外除颤,挽救生命。

2021年,市红十字会高度重视这项民生工程,不仅制订《晋中市红十字会民生实事实施方案》,对配置AED的培训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还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舆论氛围。目前,市红十字会已在全市安装AED机101台,所有AED的布点情况已在市红十字会网上办事大厅服务系统中,以地图形式进行展示,方便群众就近使用。今年,市红十字会将持续把这项民生工程打造成政府放心、社会满意、市民欢迎的放心工程,让更多百姓受益。(记者 李娟)

话题:

文化惠民 丰富群众生活

赵秋香

文艺爱好者赵秋香: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今年,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被市政府列入为民所办的16 件民生实事之一。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全市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农村,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改变了群众的生活观念,邻里更加和谐、乡风更加淳朴;在城市,伴随着文化设施的日益完善,读书逐渐融入生活,看戏成为时尚,广场舞舞出了精气神,文化既锤炼出这座城市积极向上的品格,也圆了群众的品质生活梦。

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是文化惠民的重要保障。对玉湖舞蹈队来说,社区文化活动室就是社区为我们搭建的重要平台。去年,社区搬到现在的新办公场所,有了专门的文化活动室,既宽敞又漂亮,还专门配备了衣柜,我们都很开心,跳起舞来更有劲了。到了夏天,我市“全民文化活动季”“广场文化月”等文化活动开始后,我们积极参加,多次获奖。通过跳舞,队员们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

城市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群众生活品质高不高,与这个城市的公共文化水平息息相关。期待通过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我市的文化氛围更浓,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记者 闫淑娟)

话题:

管理提质 百姓更加满意

石兰云

社区居民石兰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群众“急难愁盼”事项补短板,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让我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提升。

我家住在农校小区,这是一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曾经存在路面破损、人车混行、停车困难、小区内私搭乱建、公共设施损坏等诸多问题,居住环境和使用功能方面已无法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居民对此颇有怨言。

后来,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小区进行了改造。现在的小区,路面宽阔平坦、楼体粉刷一新、车辆有序停放、健身设施齐全,智能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路灯、小区门房等一应俱全,小区环境有了质的飞跃,我们十分满意。

除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外,小区党员干部和志愿群众还一同组建了小区自治委员会,建立长效的维护和运营管理机制,动员居民参与到小区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中,以居民自治的形式提升人人参与小区管理的意识,确保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不“返旧”。

老旧小区改造让居民住宅焕发了新的生机,感谢党和政府,把好事、实事办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记者 李娟)

策划:路丽华

统筹:李 娟

摄影:马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