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要闻

广聚思想共识 汇集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

—— 政协第五届晋中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来源:晋中日报社时间:2022-02-27 10:21:31

平遥县政协 王 轩

市政协委员 侯 娜

民建晋中市委会 孟桂萍

市政协委员 程子昂

市政协委员 翟晓梅

民革晋中市委会 孙俊杰

民盟晋中市委会 阎高伟

民进晋中市委会 马爱萍

农工党晋中市委会 梁静瑛

九三学社晋中市委 杨 英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创建晋商文化传统弘扬展示示范区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举好平遥古城品牌,创建晋商文化传统弘扬展示示范区,既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任务,也是推动晋中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建议:一要强化系统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保护、传承和利用统筹起来,强化“三位一体”的保护传承理念,聚沙成塔、握指成拳。二要坚持保护先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筑牢文物安全底线”的重要指示精神,多层面落实保护措施。充实机构人员,理顺保护机制,增加保护投入,推动形成保护合力。三要注重内涵挖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的重要指示精神,多角度挖掘文化内涵,使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诠释地、晋文化和晋商文化的主要代言人。四要推动创新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集群化发展,增强游客体验度和获得感。支持平遥牛肉品牌化发展,打造全国性品牌。引导平遥推光漆器产业化发展,叫响“国礼”品牌。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为乡村振兴夯基固本

面对加快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需持续加强。

因此建议: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强弱项、补短板,建设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一是创新编制管理确保“进得来”。依靠编制吸引人,合理核定乡村学校编制,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订单式定向培养本土化、本科层次乡村教师。大力实施教师公开招聘和特岗计划,做好乡村教师补充和选聘工作。二是优化师资配置确保“下得去”。引深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引导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有序实行“走教”,解决薄弱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实施“银龄教师”计划,鼓励离退休名优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三是改善待遇条件确保“留得住”。通过提高工资待遇、解决后顾之忧、实施“鹊桥工程”等,确保乡村教师队伍稳定。四是加快专业发展确保“教得好”。开展乡村教师培养计划,多途径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城乡联动,带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晋升,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夯基固本。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定

近年来,我市加大推进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灌溉排水等工程力度,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21.22 万亩,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放眼全省,我市还存在土地整合不够顺畅、亩均投资不够平衡、重建轻管不够重视等问题。

因此建议:一是持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平川与东山地域特点统筹规划,同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持续加强农村撂荒地开发利用。对将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的,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目标、有节奏地进行调整。探索推进高性能农机、高标准农田、高素质农民耦合配套发展模式,以实际成效变“粮田”为“良田”。三是持续健全完善管护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对项目资金所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后监管力度,特别是在项目验收合格移交后,工程管护要纳入农村“四位一体”综合整治范畴,明确补贴机制和使用方法,确保项目工程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四是持续纳入强化财政投入优先事项。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持续强化财政投入优先事项,明确补贴机制和使用方法。五是持续纳入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全面落实党政同责,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把粮食安全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纳入《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考核情况作为各县申报后续涉农项目的重要评审依据。

打造青农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以晋中市青年农民联合会为典型代表的青年农民组织应运而生。近年来,我市青年农民致力于“公共青农品牌+个性化品牌”联合共建,开展了遴选青农特产、注册公共商标、促进产业互通、拓展国际渠道等探索实践,青农品牌渐成雏形。目前,全市青年农民组织会员已发展至83名,从事的产业遍及粮、菜、果、畜、加工等领域,年销售额达到5.3亿元。

因此建议:一是加强人才支撑。建立全市青年农民人才库,健全返乡创业人才激励政策,重视农村基层青年干部培育扶持,建立村企联动机制、青年农民电商运营中心,在青年农民中挖掘培育一批“农技达人”“田园网红”“销售主播”等。二是加大政策扶持。支持青农公共品牌建设工作,按照“一基地一主推产品”的方式,形成一批以青农品牌为主题的特色农产品系列。三是构建运营机制。建立全职化、专业化、长效化、公益化的品牌运行管理机制,通过构建合理的产业链、价值链、分配链,实现青农品牌的长效化、市场化运营。四是营造良好环境。在乡村、城市建设青农品牌宣传阵地,建设青农产品销售连锁网络,开发以“青农基地”为主线的农旅文化产品,促进青农品牌联合、融合发展。

培育文旅新业态 推动文旅新发展

近年来,我市在培育文旅新业态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首批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但仍存在产业发展缺乏创新、文旅产品同质化、宣传营销待加强等问题。

因此建议:一是丰富产品业态,释放产业活力。整合全市优质文旅资源,大力培育数字文博、影视动漫、文娱潮玩、音乐演艺、教育研学、生态康养、休闲运动、美食品鉴等极具“晋中范儿”的体验式文旅消费新业态,助推晋中文旅产业发展释放新活力。二是探索科技赋能,拓宽发展路径。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广泛运用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在传统旅游产品中注入“科技+”元素,为文旅行业带来新视角、新商机。探索文旅市场主体运用智慧大数据平台,提供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保护等模块,实现智慧导览、分时预约、满意度检测、数字资产管理等功能。三是做好宣传营销,彰显晋中特色。以“晋商文化、红色太行、都市休闲”三大品牌为主打产品,在强化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的基础上,拓宽智慧文旅全产业链条,推出体验式营销,打造集体验、互动、跨界于一体的“云上晋中”文旅融合发展4.0版。用好红色资源,推出“追随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一日游线路,举办“沿着领袖足迹读历史,走进红色太行凝初心”主题活动,彰显晋中特色。

加强种业引领 促进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

抓好种业振兴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如果将处于上游的种业与处于前沿的晋中国家农高区结合起来,形成种业农高区,将会大大提升晋中农业发展的整体实力和种业创新能力,促进种业科研成果的连续产出和快速转化,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种业科技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因此建议:一是强化顶层引领,促进种业会展经济发展。以全省农业科研成果为主,集聚国内外优秀科研成果,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分别建立新品种及高效种植模式、节本增效技术展示基地。二是强化科研产出,构建种业创新生态高地。设立晋中国家农高区种业建设科技专项,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形成科研成果从创新到转化再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将晋中国家农高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种业创新成果产出高地。三是强化成果落地,推动种业科技快速转化。依托晋中国家农高区现有科技资源平台,配套一定的经费,实现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揭榜招标和成果交易,推动种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落地。四是强化企业主体,有序引导育种资源集聚。大力引进人才、资源和种业企业,积极培育、构筑以现代化大型种业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种业企业为支撑,以服务型种业企业为配套的企业集群。

把握“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 推动煤焦产业高质量发展

受资源禀赋特点影响,多年来我市形成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双碳”目标和工作任务势必深刻改变我市煤焦产业链,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目标及行动带来的机遇,实现“双碳”目标与煤焦产业升级相互促进,推动煤焦产业高质量发展。

因此建议:一是注重煤炭清洁绿色利用。传统煤焦产业应加速向低碳绿色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走多联产、循环化发展的路径。发挥焦炉煤气富氢特性,有序推进氢能发展利用。工艺技术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产品品种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实现煤炭资源价值最大化。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重点推进介休、灵石两个省级焦化集聚区和昔阳、阳煤寿阳煤化工园区项目建设。三是运用智慧能源技术。推动煤焦产业与智慧能源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时监控全产业链生产。四是开展碳达峰试点示范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开展碳达峰试点示范建设,引导煤焦企业开展控碳、减碳和碳排放统计工作。主动参与碳市场交易,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五是结合晋中功能农业定位开展富碳农业示范。在煤焦企业开展CO2收集,将煤焦产业中产生的CO2富集后,作为“碳肥”施用于农业生产,尝试建立工业排碳与农业固碳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径。

落实“双减”政策 回归教育本质

“双减”政策是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彰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教育的重大举措。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都要科学运用教育规律共同破题,真正让教育返璞归真。

因此建议:一是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建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尚品、硕学、卓能、强体、崇劳”优质课程,创新基础型、能力型、拓展型等“自助餐式”作业方式,深入推进前置作业改革,贯彻“兴趣为师”理念,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二是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考试命题改革,更加注重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让学生找到成长动力和前进目标。三是探索研究高效课改模式。用好“他山之石”,借鉴先进范例,探索试点“271”高效课堂等教学模式,切实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实现教育质量有效提升。四是缓解家长现实焦虑。重视家校共建工作,探索建立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做好教师与家长经常性沟通交流,推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缓解家庭焦虑,让“双减”更有温度。五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教师弹性上下班和课后服务补助制度,合理调配教师工作量,切实提升课后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从根本上解决课后社团、选修班、管理班等难题。

用好山西智创谷建设优势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市共有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的企业28户,“企业上云”注册用户157家,5G基站开通率排名全省第三。但我市作为欠发达地区,较东部发达地区发展数字经济起步晚、基础弱、财力不足、政策吸引力不强、企业转型动力不足。

因此建议:一是建强主平台,增强发展驱动力。依托山西智创谷校地合作平台,引进懂行业懂技术的企业,或高校科研院所成立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为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把脉。主动对接知名企业,打响智创谷品牌,吸引更多新技术企业入驻。二是找准主攻点,聚力产业数字化。在“十四五”时期,动态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为传统大型企业技术革新、智能管理、降本增效提供支持和奖励,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示范项目和智能工厂,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聚焦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新技术开发研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打造主力军,综合施策引人才。利用智创谷和综改区的闲置土地,打造一批地段好、环境优的产权型或租赁型人才公寓,力争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实一个实体,带动一个产业”的连锁效应。依托高校和职教港开展校地、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培养、毕业实训、学历植入等方式,不断拓宽培养引进人才的新路径。

优化招商引资举措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近年来,我市滚动推进“三个一批”活动,谋划开展万亿项目储备行动,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但招商团队力量还较弱,竞争优势不够凸显,招商引资方式较粗放。

因此建议:一是夯实基础。重点培养一支素质过硬、专业化水平和协作水平高的招商引资队伍;优化调整产业招商专项小组成员,引入团队间竞争机制,形成小组间各有侧重、相互竞争、激励与约束兼容的局面;对重点行业头部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增强对产业和项目前瞻性的观察及深入了解;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各项条件进行投资潜力评估,提高项目成功率。二是优化环境。加强银企合作,加快财政资金的有进有出和循环利用;积极将闲置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加快工业“标准地”挂牌出让,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土地的集约使用;鼓励大学城、职教港培养的人才留在本地,积极引进掌握技术的优秀人才及人才团队,加快技术向实际投资及产出转化。三是转变方式。利用好主场优势,加大项目谋划力度,挖掘招商潜能;通过产业链式招商,加快新能源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因势利导式招商,加快煤层气、风力等新能源开发利用;通过收购兼并式招商,加快壮大玛钢、玻璃等特色产业。以重点目标群体为纽带进行招商,即以与我市有渊源的各类人才为目标群体进行重点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