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社时间:2022-02-27 10:11:23
嘉宾:
刘玉东 市人大代表、吉利晋中公司总经理
李成海 市人大代表、山西农谷管委会主任
郭丰慧 市人大代表、左权县县长
嘉宾:
武小钢 市政协委员、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
常许雁 市政协委员,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
巨晓华 市政协委员,左权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做好产业链“链主”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刘玉东: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目标清晰措施务实。作为晋中第二大民营企业,报告中9次提及吉利汽车、新能源产业、甲醇汽车及甲醇重卡落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我省在“十四五”规划中,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八大战略产业之首,目前,通过扶优扶强、产业链打造、零部件平台共享等方式做实做大我省汽车产业,晋中市政府也正在着手规划“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吉利汽车作为“链主企业”,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做好产业链“链主”,对外精准引进核心零部件企业,健全我省汽车产业链;对内培育本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联合汽车相关企业协同发展、平台共享,快速拉伸我省整车制造产业链,通过上游产业驱动、中游同级牵引和下游产业拉动,带动山西汽车产业发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助力山西、晋中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农科建设 打造示范服务平台
武小钢: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思路清、举措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报告指出,要突出服务平台打造,发挥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牵引示范作用,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校院合署改革为动力、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落点,引进院士10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7名、博士300余名,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基地73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 3个,参与创建农业农村部太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创新创业学院等5个学院在农谷办学,组建农谷科研平台8个,在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高质量成果转化、推进高标准谷城院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山西农业大学将继续发挥高水平人才聚集、高水平成果孵化的优势,大力推进智慧农业、智慧林业、智能农业装备工程、农业大数据等新农科建设,为晋中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发挥“主引擎”作用 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李成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农业作为立市之基,以农高区之强引领晋中农业之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
近年来,晋中国家农高区立足打好特色优势牌,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针对主要农产品、特色杂粮,开展育种攻关、节水节肥、集成化耕种,龙生玉米、鑫钙谷等一系列新品种经受了考验,扩大了种植;围绕“特”“优”农业建项目、建基地、建品牌,先后建成科创、功能食品加工、有机旱作农业、蔬菜花卉科研、总部五大基地,引进培育了先正达、金砖五谷、保森种羊、晋汾种猪等优势品牌,持续壮大了农高区品牌效应;强化对外开放,高水平承接中博会、农交会、“三农”论坛等一系列盛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电商基地培育,增强了晋中国家农高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农高区带动,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种业创新、智慧农业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履行“四服务”职责 当好“桥梁”和“纽带”
常许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实施“1221”战略举措,加快智创谷建设,向创新生态要活力,打造极具活力、充满魅力、富有潜力的山西版“中关村”。作为科协界政协委员,我深深感到,建设智创谷是发挥科教人才集聚独特优势的乘势之作,是加强校地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的创新之举,是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晋中路径。科协作为市委、市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履行“四服务”职责,全力助推智创谷建设:把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触角延伸到高校、园区、企业,建设高校科协、园区科协、企业科协,以提升“组织力”促发展;广泛联系、宣传优秀高校科技工作者,厚植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建设晋中科技智库,以提升“凝聚力”促发展;助推校地合作,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高校创新基地作用,推动高校、企业共创共建,以提升“融合力”促发展;推动高校科技资源科普化,加强高校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助力提高我市公民科学素质,以提升“创新力”促发展。
一体推进“五大振兴” 在腾飞中求突破
郭丰慧:政府工作报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催人奋进。对照全市“1221”战略举措,我县提出了“清凉夏都、红色左权、转型高地、太行强县”奋斗目标和“1339”根本举措,一体推进“五大振兴”,在东山翼振兴腾飞大局中找坐标、谋出路、求突破。
一是推进产业振兴,做大以左权绵核桃、左权黑山羊、太行冰酒,以及小杂粮、中药材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做强以煤、铁、电、气等为主的工业产业,做亮以红色研学、森林康养为主的文旅产业;二是推进人才振兴,实施百个致富带头人、千名职业农民、万人就业技术培训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推进文化振兴,开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乡风文明建设行动,涵养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四是推进生态振兴,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契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环境;五是推进组织振兴,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完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长效机制,让左权百姓享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巨晓华: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东山以左权国家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县为引领,持续打造“一片一带一圈”乡村振兴样板。下一步,左权县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以“赶考”的心态、“临战”的状态、“决胜”的姿态,建立完善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扎实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精准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创新探索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左权黑山羊产业,推行核桃树托管服务;发挥以“乡贤”为载体聚合力谋新篇的人才优势,为实现乡村振兴和我县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激发新动能、凝聚新力量;牢牢树立以品牌为牵引促进文旅大融合的经济理念,深度挖掘文旅产业资源,叫响“文旅”品牌,打造“游、购、娱”一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最终达到村容提档、村貌升级、村民增收,切实将文旅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冯静宁 孟 非
摄 影:
本报记者 杨 洋 张浩亮 史曼菲 张昊宇
本报通讯员 史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