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

老白家的“莓”好生活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2-01-22 08:55:20

图为刚刚采摘的草莓。 记者 曹伟 摄

见惯了长在地上的草莓,不知大家有没有见过长在“空中”的草莓呢?

草莓种植不沾土,生长管理智能化,杀虫全靠“天敌”……在榆次区修文镇内白村白晓杰的草莓大棚里,一排排红彤彤的草莓悬挂在钢架两侧,从“空中”垂下,令人垂涎欲滴。前来采摘的游客惊讶不已,一边品尝,一边拍照发朋友圈。

“这种无土立体栽培技术,是我从山东学来的,年轻人嘛,就得有股闯劲儿。现在,咱家的草莓都由原来的‘土房’搬进了约一人高的钢架‘公寓’,产量高了,品相也好了,不仅在晋中走俏,还打开了省城的市场呢!”说起自家的“空中草莓”,白晓杰打开了话匣子。

2016年,白晓杰和其他农户一道赴山东参观学习无土栽培技术。在那里,高科技的种植理念、立体化的种植模式、悬空无土栽培的特色蔬菜,也让白晓杰看到了新希望:尝试无土栽培, 从过去看天吃饭的传统农民,真正转变为现代化、专业化的新型农民。

2017年,白晓杰开始在自家大棚创新使用架式立体栽培技术种植草莓。大棚里搭建起一排排高1米左右的钢架,每排钢架上端平铺着约20厘米厚的无土基质,一棵棵草莓就扎根于此。整个钢架、基质覆盖着黑色薄膜,下边通着“营养液”输送管道,通过布局好的水管喷灌,养分直接融入基质,这样一来,智能的管控为草莓提供了更好的生长条件。

架式栽培草莓,输送“营养液”最关键,而白晓杰使用的“营养液”里大有玄机。他通过采用“鱼菜共生”种养模式,将鱼池中的水过滤后直接提供给草莓,被草莓吸收“脱肥”后的“营养液”又流回鱼池供鱼生长,实现生态、环保、效益的良性循环。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减少病虫害发生,提升草莓质量,白晓杰还配备了环流风机、硫磺熏蒸器、植物生长灯、空气能等先进设备,使用了黄板、以虫治虫等绿色防控手段。

无土立体栽培草莓看起来好看,可是究竟有啥好处呢?

“老式栽培,容易受涝,容易生病,而无土立体栽培不仅能充分利用纵向空间,提高种植效率,而且使用的自动滴灌设备环保又卫生,更便于游客采摘。”白晓杰摘起一颗色泽艳丽、饱满透甜的草莓递给记者,“通过科学管理,不仅病虫害发生率减少了70%,而且单位面积栽培苗量也增加了58%,产量实现翻番。一座这样的大棚年利润在15万元至20万元左右,新技术给咱农民带来了真正的经济效益。”

2020年,在榆次区蔬菜开发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白晓杰新建成一个新型全钢架无土温室,这又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新建的全钢架温室和无土立体栽培模式相结合,将温室墙体进行了有效利用,实现了土地面积利用的最大化,产量比平常的温室大棚提高了40%。

经过几年探索,“空中草莓”不仅鼓起了白晓杰的“钱袋子”,也让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受益。白晓杰不仅自己建了3座立体栽培草莓大棚,带动当地农民10余人就地就业,还在全区6个大棚进行了技术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种植户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种植新模式,引领更多的农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我们的品种主要有红颜和章姬,价格50元一斤,味道香甜,颇受大家欢迎。”白晓杰说,进入腊月后正是采摘旺季,采摘量一天最多能达到四五百斤,收入2万元左右,“父母负责技术管理,我们小两口采摘配送,各自分工明确,全家都干得热火朝天。”

新技术的运用让白晓杰尝到了产业兴旺的甜头,他不仅成立了公司,还注册了“晋榆老白家”的商标,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探索和创新的脚步从未停下。

人生总是要有梦想,要朝着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新的一年,“90后”白晓杰也许下了新年愿望,“作为新型农民,希望通过努力引领带动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做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作为榆次区人大代表,我更要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群众办实事,当好百姓代言人。”

记者 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