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

抢收减损保丰收

——我市受灾农民抢收抢种确保颗粒归仓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1-10-25 08:14:57

10月16日,昔阳县东冶头镇东固壁村村民们正在收获红薯。 记者 杨 洋 摄

10月10日,太谷区任村乡中吾村,雨停间隙,在联合收割机无法进地作业的情况下,村民采取人工采收、铲车转运方式抢收玉米,加快秋收进度。

10月12日,祁县贾令镇北左村,村民穿着雨裤,拿着盆、桶,争分夺秒从洪水里“抢”玉米。三天时间,全村抢收玉米1200亩。

10月15日,平遥县香乐乡北薛靳村,来自山东菏泽的唐纯月开着“久保田”履带式收割机,在受灾的农田里来回穿梭奔忙,加紧作业。

10月18日,和顺县横岭镇沙峪村,村民们抓住晴好天气,将刚刚抢收回来的潮湿谷子进行晾晒。

……

当前,我市已进入秋收关键期。汛情过后,受灾农民在满是泥水的田地中抢时间、拼速度,争取早日颗粒归仓。各级各部门也抢抓连日来的好天气,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迅速行动、排涝散墒,调用机械抢收、动员人员快收,第一时间帮助受灾农户抢收农作物,确保颗粒归仓,不误农时。

金秋十月,本是喜庆丰收的季节。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持续强降雨灾害侵袭我市,让即将成熟的秋粮泡了“汤”,受灾农民一年的辛勤劳作眼看就要化为泡影。

数据显示,10月3日以来我市平均降水量202.9毫米,是有气象记录以来10月份的极值,导致我市66.1万人受灾、128万亩农作物受灾。

粮食生产和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大事,也是我们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面对灾情,如何千方百计稳住农业“基本盘”,守住“三农”“战略后院”?

我市闻“汛”而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成立农业生产自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灾后农业生产自救技术指导意见》,及时帮助受灾农户抢收抢种补种,全力做好农业生产,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

我市全力组织各类机械、动员各方力量,疏通沟渠、抢排积水,指导群众抢收抢种,全力打好农业生产自救大会战,抓好生产秩序恢复工作。市农业农村局派出“双包三联”11个工作组120余人,迅速下沉到县、到村、到田,开展摸底清查和督导秋收及设施农业管理等工作,指导广大农民收获后及时晾晒、分类储存,防止霉变。

抢晴天、战阴天,千方百计加快收获进度,确保颗粒归仓、丰收到手。我市受灾农民充分利用农机设备,根据粮食作物倒伏程度分类施策,对倾斜角度较小且尚未成熟的,维持原状适当晚收保产量;对积水严重的地块及时疏通渠道、排水降湿;对已成熟、开始倒伏的地块,采取人工割穗、随后秋耕的办法尽量抢收。

水退到哪里,抢收就进行到哪里。面对几乎被浊水没顶的近万亩庄稼,雨势还未停,祁县贾令镇北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树权就指挥挖掘机挖渠退水,组织村民抢收减损。太谷区胡村镇小常村位于象峪河沿岸,部分农作物被洪水淹没,造成一定损失,村委会主任左改花告诉记者,为把村民损失降到最低,他们积极组织生产自救,抢晴收获,目前,农作物抢收已近尾声。为抢收平遥县东游驾村泡在积水中的高粱,山西农大高粱研究所派出专家与当地合作社对接,组织10台履带式高粱收割机进行集中采收……

榆次区北田镇的谷子地里,“万黄丛中一片红”,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割穗、装袋、运输,流水线般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不叫苦、不喊累、不拖沓、不掉队。和顺县干部职工下乡入村,联合乡镇干部、村庄党员、志愿者走进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挖沟退水,加快农田排涝、秋粮抢收……

“减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我市明确:10月底前完成水泡作物抢收工作。在10月7日雨势减弱后的一周时间里,我市快速抢收粮食33万余亩。同时,鼓励推广平遥县调运履带式小型收割机涉水作业的抢收做法,市级按照每亩2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祁县、平遥陆续调运80余台履带式小型收割机开展抢收,重点抢收水泡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截至10月20日已抢收秋粮面积6万余亩,全市累计完成秋收183万亩,力争10月底完成全部秋粮抢收工作。

以抢收为基础,为冬小麦播种腾茬。我市抓住墒情好的有利条件,积极组织小麦种植,确保应播尽播、种足种满。并通过精细整地适期播种、适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同时,加强小麦冬前管理,做好病虫草害防控,培育壮苗,确保安全越冬。目前,市农业农村部门按照“宁早勿晚”原则,加快播种进度,截至10月20日,全市已压茬推进冬小麦播种3万余亩。

此次持续强降雨灾害还导致我市8.8万亩水果经济林受灾。面对这种情况,我市坚持早入库、保品质,重点加快苹果、梨、红枣等成熟果品的采收入库,减损果品品质。目前,已收获果品20余万吨。

灾后抢收抢种关系粮食产量、农民增收、脱贫成效及社会稳定。我市用最快速度开展恢复重建,咬定稳粮保供、加快抢收减损、强化农田建设、保障农村民生,扎实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打好抗灾自救攻坚战和一产高质量发展保卫战两场硬仗,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全力以赴恢复重建美好家园!

记者 张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