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民生

五年来,我市工农业发展快马加鞭——

迎风扬帆 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1-09-17 09:18:25

太谷区值保机作业

吉利汽车生产车间

五年的砥砺奋进,五年的春华秋实。

立足新发展阶段明大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担使命、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机遇。自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一路披荆斩棘、开拓进取,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践行使命担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市第五次党代会召开在即,本报隆重推出“喜迎市第五次党代会”特别策划,集中展示五年来取得的突出成就。本期,让我们随记者的脚步巡礼全市工农业发展成就。

农业

八大核心产业:

做强做精“跑”起来

一把盐、一块肉、一把刀、一口锅、一口缸……在升腾而起的热气中,经过屠宰、腌制、焖煮,垂涎欲滴的平遥牛肉出锅了。平遥牛肉早已闻名天下,如今不仅味道没有变,生产经营也从未落下时代步伐。

“在平遥,做一头牛是有尊严和价值感的。”山西省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奕良介绍,“现在公司开发了高端定制牛系列,牛在养殖场内不仅要听音乐,还要洗澡、按摩、剪指甲……生活幸福指数相当高。”

“只要是我们生产的牛肉,一部手机,一个二维码,就可以看尽一块牛肉的‘前世今生’。”赵奕良表示,平遥牛肉生产不仅有前端保证,在后端,同样有养殖、加工、仓储、配送等信息的完整可追溯。在他看来,这是集团对先进技术的不断追求,更是对产品质量的有效保证。

让农业强起来,让农产品精起来。平遥牛肉从生产到销售的蜕变是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加工指导站站长范福明介绍,多年来,我市始终把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五年来,特别是2020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扶持力度,不断在融资、人才、土地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已初步形成晋中特色的肉制品、酿品、功能食品、主食糕点、果品、中医药品、乳品、饮品(药茶)“八大核心产业集群”。

在晋中,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农产品加工越来越丰富。截至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2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平遥牛肉、平遥龙海、平遥晋润、山西海玉园)、省级龙头企业78家。截至8月底,全市农产品销售收入198.1亿元,增长28.2%;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产值125.3亿元,增长52%。(史俊杰)

有机旱作农业:

扩容增势“强”起来

风起处,一排排高粱穗此起彼伏,如大海中涌动的一波波浪花。

9月15日,在寿阳县景尚乡北下洲村,火红的高粱铺陈出丰收的前景。田垄间,寿阳县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对高粱进行最后的管护工作。

看着高粱穗上珍珠一样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果实,笑容洋溢在村委主任王昧珍脸上。“全村1240亩地全部交给合作社托管,村民有土地流转费作保障,还能外出打工创业、在合作社务工。”王昧珍介绍,去年全村耕地在合作社托管下种植谷子,每亩地收益1300元,较托管前增收200元。

“合作社共为寿阳县5300余亩耕地提供全托管农业生产服务,半托管耕地达8000余亩,涉及景尚乡、南燕竹镇、朝阳镇等地。全程机械化杂粮技术指导和示范跟踪服务扩展到榆次什贴、大同广灵、忻州繁峙等地。”南燕竹镇南燕竹村党支部书记、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贾永珍介绍。

作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5+”模式(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科研院所+供销合作社),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科学化管理+全程机械化种植”,实现有限土地的利益最大化。近四年,通过旱作农业生产托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直接、间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200余万元。

在寿阳县朝阳镇胜利坪,由寿阳县嘉禾农业科技公司管护的有机旱作功能玉米产业园里,上万亩玉米地集中连片,沉甸甸的玉米棒预示着又一年的好收成。

“连续三年亩产突破1000公斤,创造了山西省旱作农业高产新纪录,增产32%,每亩增收450元。农业部专家评价‘创造了全国旱作玉米生产最高水平’。”寿阳县嘉禾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孙海宾介绍,通过“三控三增三提升”的玉米旱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园区实现了地力、产量、品质的“三提升”。

做大产业、创大品牌、闯大市场,全市有机旱作农业持续扩容增势。我市以寿阳县省级示范县和省市级示范片为依托,以实施“百万亩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工程”为重点,持续推进有机旱作示范市建设。目前共形成有机旱作玉米、高粱、谷子、荞麦、大豆、马铃薯、红薯、火麻、茴子白、葡萄、鲜桃、苹果、酥梨、知母、黄芪等15种典型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建成省、市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19.57万亩。

(张莉芬)

农业机械化:

生产效能“高”起来

初春,移栽机在主机的牵引下,一次性完成起垄、铺膜、移栽、注水、覆土等作业,拖拉机、耕地机、深松机等在农田耕种管收各个环节大显身手,成为农民的好帮手;

炎夏,植保无人机在遥控下起飞、悬停、转动、穿梭,负载10公斤农药低空喷洒,每小时可完成10亩至20亩作业量,喷洒效率是传统人工的50倍以上;

金秋,田间地头一派机声隆隆的收割景象,一台台玉米收割机有条不紊地运作,助力秋收工作全面铺开。

如今在我市农村,机具与农艺有机结合,成功实现大田蔬菜种植、管理等环节机械化操作。2020年,我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4%,连续9年居全省第一位。

“我种了1500亩红薯,引进5套红薯全程化生产机械,建起一座小型红薯淀粉加工厂,还实行了打破地垄,统一管理的模式,实现红薯种植产业化、生产全程机械化。”太谷区任村乡段村农机大户刘卫明告诉记者。

在特色农业种植方面,农机成为我市农民调产、农业增收的新动能。太谷区和昔阳县共有3个红薯规模化、机械化示范种植区,使红薯种植成本从每亩400元下降到130多元,并节省了三分之二的劳动力。长山药种植开沟和收获机械,把“太谷长山药”的种植能力从每户农民1亩提升到10亩以上,每亩可节约人工费4000元。

近五年来,全市农机部门厚植农机化发展优势,努力弥补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缓慢的短板,积极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精少量播种、秸秆还田等多项农机化新技术,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农机购置补贴促进农业机械融入农业产业,2016年至2020年全市共落实农机购置资金2.14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2.37万余台;持续加大农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由人工向智能监测的新跨越,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闫晓媛)

工业

八大新兴产业:

集群发展再崛起

9月15日,在晋能光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条条智能化的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这里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将被销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近30个国家。

晋能光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是我市光伏电池及组件产业的代表企业。成立以来,该公司坚持技术迭代的核心战略,组建包含国内外光伏行业专家及优秀人才的运营管理和研发团队,通过技术革新和精益生产,构建起具有技术和成本竞争力的电池、组件生产能力,销售足迹遍布全球。

2017年5月,该公司投产国内首家实现异质结技术量产的制造商,打破山西光伏高端制造的空白; 2018年异质结产品获得全球首张HJT光伏组件IEC新标准认证;2020年,第二期100MW异质结项目顺利投产;今年,该公司成功向智利、西班牙等海外市场供应异质结组件,助力塞浦路斯首个异质结电站顺利并网。目前,该公司正在为下一代电池技术革新做准备。

近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以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现代煤化工、信创产业(光伏电池及组件)、现代物流等八个新兴产业集群为龙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增长实现7.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乘用车产能10万台,商用车产能5000台及特种车生产能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以纺机、液压、煤机、电气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医药产业集聚广誉远、德元堂、振东安特等品牌企业;现代食品产业集聚海玉园食品、双合成工贸等品牌企业;现代煤化工产业中,榆社化工国内领先,阳煤电石是省内最大电石生产企业;光伏电池及组件产业生产工艺国际领先;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国际、国内领先物流企业,全市全年物流业收入已达百亿元以上。(张颖)

新能源汽车 :

千亿规模再冲刺

金秋时节,走进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人师傅正在加紧赶制一批新能源汽车订单,每天有200余辆新车从这里下线。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玉东介绍:“今年1至7月,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已完成整车生产47994台的生产任务,产值61.2亿元,税收突破1.9亿元,生产经营情况较去年相比大为好转,我们的目标是力争重回‘百亿俱乐部’。”

从2017年吉利汽车产业项目正式在我市投产,到吉利新能源乘用车进军“百亿俱乐部”,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呈现出提质、增效、快速发展的良好局势,已经成为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张响亮名片。2017年,生产8.6万台整车,产值82亿元;2018年,产销量突破10万台,产值突破130亿元,税收突破11亿元,成为我市又一个突破百亿级大关的企业;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32.77亿元。今年企业复苏态势迅猛,全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吉利汽车的蓬勃发展折射出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近年,我市以促转型、蹚新路为主旋律,以聚“六新”、谋发展为主基调,认真谋划全市新兴产业战略发展道路,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全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在总规划面积约6.64平方公里的晋中市新能源产业集群里,已经集聚吉利乘用车、吉利商用车、中航兰田、斯纳德、保罗等27户整车和配套企业,形成以示范区晋中开发区为集聚发展区,太谷、祁县、介休、灵石点状突破的产业发展态势,具备年产乘用车10万台、商用车5000台、专用车2万台的生产规模,建成在线车辆突破40万辆的国家首批无车承运试点“成丰货运”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从“单枪匹马”走向“组合军团”,从零到挺进百亿,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向千亿规模发起强劲冲击。

(张凯鹏)

四大传统产业:

紧抓机遇再升级

9月15日,记者在山西安泰控股集团生产车间看到,针对各个生产环节设置的电子显示屏上,各种颜色的柱状图和数字不断更新,企业生产主要指标、生产线及厂区监控画面尽收眼底。

近年,安泰集团紧抓数字赋能产业的新机遇,着眼于工业信息化、智能化战略,投资启动智能化建设,着力打造一体化智能制造体系,加快与上下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交融集成,实现“智慧安泰”的美好愿景,在推动我市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

在传统工业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快速增长,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为晋中工业经济持续回升提供了坚强支撑。今年以来,无论是疫情突袭的春季,还是骄阳似火的盛夏,都无法阻挡5G基站的建设步伐。全国首个煤矿井下5G网络在寿阳县阳煤集团新元煤矿开通,矿井内原先需要八九个人干的活,如今一个5G巡检机器人就完成了,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伴随着矿井智能化建设加快,新元煤矿已减少各类井下操作人员321人。随着井下5G应用场景增多,今后有望实现采掘面无人操作、运输车辆无人驾驶、设备维修远程协同等,煤矿安全生产和效益将实现同步提升。

处于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晋中传统工业通过聚合产业势能、推动数据共享实现持续升级,为全方位推进晋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五年来,全市煤炭行业全年最高收入924亿元,煤炭先进产能达到40%以上;在焦化行业方面,全年最高收入287亿;电力行业全年最高收入77亿元;冶金行业全年最高收入267亿元……透过沉甸甸的成绩单,看到的不仅仅是一连串的数字,更是工业经济稳步向好的潜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马永红)

策划:路丽华

统筹:张莉芬

摄影:杨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