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时评

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握指成拳利断金——晋中碳素产业发展新路径的祁县行动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1-08-16 09:24:12

在国内铝用阴极行业的“版图”上,晋中举足轻重。自二十世纪50年代末至今60多年来,我市以各类碳素制品生产企业60余家的数量,占全球电解铝行业75%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重要的碳素生产基地。

然而,产业趋同、各自为战、大而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面对日益饱和的市场需求,祁县碳素企业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冷静审时度势,在全市率先打破常规、突破瓶颈,尝试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积极探索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建立产业联盟的发展模式,为全市碳素产业发展蹚出一条新路进行着不懈努力。

产业提档升级迫在眉睫

黑色的车间、黑色的厂房,甚至连厂区内的空气也染上了黑色。7月23日,记者在祁县采访,在山西丹源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旧厂区内亲身感受到传统碳素企业给人们留下的“黑色印象”。

在这里,最重达1600公斤,最轻也有十几公斤的各种规格的碳素产品码放在车间,等待出厂。然而就是这些看起来又黑又重的碳素材料,却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长期仍将在工业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加之碳素产品生产所用原料为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渣,是能源的二次利用,典型的循环经济产业。因此碳素产业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朝阳产业。

“目前我市碳素行业整体的生产条件大部分都是这样,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良莠不齐,而且存在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等痛点。”山西丹源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冬与碳素行业生产和发展共同走过10多年历程,对行业现状的把握、存在问题的分析较为冷静而客观。

他认为,目前虽然晋中碳素产品仍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却不容忽视。表现为整个行业技术装备落后,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产品加工精度和质量稳定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企业虽然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环保设备的改造和升级,但整体标准不高,在环保持续加压态势下,企业生存面临巨大压力;企业产品相似度较高,难以形成差异化生产,同质化竞争明显,与产业链条内其他企业协作关系不紧密,甚至是“孤军作战”。

眼下,打破僵局,通过科技创新、产品转型,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高端制品,成为当务之急。

建设产业园实现资源共享联动发展

机器轰鸣,塔吊旋转,烈日下,祁县开发区碳素产业园山西丹源碳素股份有限公司迁建2万吨石墨(质)化阴极生产线项目正在快速推进。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煅烧车间、浸渍车间已经正式运营生产,成型车间和机加工车间主体钢构建设完毕,正在进行管道连接及电气安装。石墨化机加工和焙烧车间建设也在加紧推进,预计今年10月份全部完工。届时,丹源公司将实现企业整体装备升级。

山西丹源碳素股份有限公司迁建2万吨石墨(质)化阴极生产线项目是祁县碳素产业园的一部分。这个占地1480亩的百万吨碳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45亿元,将通过整合资源、集约要素、集聚产能,集中整合祁县的碳素制品企业,发挥祁县碳素优势,做大做强碳素新材料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提高行业的支撑力和竞争力,实现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山西丹源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冬说,丹源碳素作为第一家入园企业,将通过迁建实现技术升级、设备升级、环保升级、安全升级。新项目投产后,公司石墨化制品产量可提升至原产量的5倍,产品成品率及产品品质也将得到极大提高,而产品能耗则降低50%以上。同时,公司迁建后研发能力及生产工艺将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公司正在与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运用新的生产线工艺和设备,使电容碳、高纯石墨高温纯化等高端碳材料实现从实验室到实际量产的转化。

吸引县内碳素企业入园,整合资源,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园区把培育完善碳素产业链作为方向,积极构建深化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机制,推进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祁县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推进产业工艺流程再造,提高制造能力、加工深度和产业附加值,将极大地增强企业对产业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控制能力和综合成本消化能力。

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产业、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通过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推动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建立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效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碳素产业园的建设,对碳素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战略意义。

组建产业联盟实现抱团发展

在“1+1>2”的原理被日益验证的时代,成立产业联盟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抱团发展的方式,这种组织形式已被企业界认可并广为采用。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国际主要经济体复苏疲软,企业面临的发展压力不断加大。我市碳素行业虽然在全国乃至全球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铝用碳素制品集中采购地,但长期以来各家企业单打独斗,没有形成集群效应和产业优势。

“无论是原材料的采购还是销售市场招投标都难以形成主导优势,缺乏话语权,容易被供货商和采购单位各个击破,更多的时候是形成了‘内斗、内耗’。”刘冬建议,应尽快成立晋中市产业联盟,通过各企业优势互补,实现集群抱团发展,提升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

作为一个一直行走在路上的创业者,从湖北丹江口来到祁县十几年的刘冬,深知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易。深思熟虑之后,他认真起草了一份《关于组建晋中市碳素产业联盟的建议》,准备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他说,组建联盟的目的,就是要增强企业互信,实现资源信息和科技成果互补、共享,解决企业遇到的共性问题,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生产和创新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做强做大行业骨干企业。

记者了解到,作为行业的服务性组织,产业联盟是企业、政府、社会之间的纽带。产业联盟将定期组织开展一系列政策、科技、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与知识讲解,召开行业沙龙、产业技术路线发展研讨会、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技术成果推介会、经验交流会,打造行业深度交流的渠道,推动碳素产业链各要素之间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

产业联盟将积极对接各类展会,协助成员企业进行市场拓展,提升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晋中碳素产业向品牌化和高端精细化发展。此外,产业联盟还将引进风险投资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为企业量身定做融资解决方案,并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基金,为行业自主创新及成长性企业提供强有力支持。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抱团创造共赢”, 刘冬的这一建议也得到晋中碳素企业的响应和认同,他们正按照产业联盟的定位和规划达成共识,逐步形成产品结盟、市场结盟、研发结盟、品牌结盟、资本结盟,构建互利互惠、共进共赢的发展格局,促进我市碳素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孔德青 王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