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晋中>时评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 推进晋中高质量发展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1-08-13 09:32:01

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雷 豪

加快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是优化晋中经济结构的主要措施,也是全方位推进晋中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众多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有效促进就业、增加税收,为繁荣当地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策利好和硬件改善无疑给晋中市场主体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当前经济的不确定不稳定态势,晋中要保持发展的战略定力,紧抓2021年7月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机遇,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中,促进本地区健康持续发展。

近年来,晋中鼓励大众创新,积极招商引资,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有为政府推进有效市场的规范化、法治化发展,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市场活力显著增强。截至2020年底,法人单位数比2015年增长了1倍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数达 719家,增长了1.4倍。涌现出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晋能光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发展潜力较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不可忽视的是,市场主体的总体数量和运作水平与全国同行平均水平相比,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科技创新投入不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程度不紧密等不足。针对存在差距,主要采取增加数量、提升质量、优化环境等措施,促进市场主体稳步发展。

增加数量 繁荣市场

市场主体培育的过程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加强各类行业市场的顶层设计,按照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特点进行分类指导,促进发展。

分类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在农业领域,因地制宜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发展。在工业领域,大力培育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推动企业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在服务业领域,加快培育现代物流、文化等领域的市场主体,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标准化、智能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市场主体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大力培育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围绕产业链重点环节创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企业的市场活力。进一步减低民间投资门槛,取消和减少养老、医疗等领域对民营投资的限制。鼓励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通过品牌、管理等要素实施跨区兼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重点培育小微企业。设立的小微企业越多,说明民间对经济发展充满期盼。支持大众创业,充分利用“智创城”等平台,孵化培育更多的企业。鼓励小微企业围绕山西着力打造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做精做尖,在“专精特新”持续用功。支持小微企业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山西技术改造基金等,并给予其相应的指导。大力支持养老健康、文化旅游、批发零售等领域的小微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发展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重点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过硬、成长可期的小微企业,在项目申请、社会融资、人才配置等方面给予鼎力支持。

持续壮大重点企业。重点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的主要代表,是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中流砥柱。支持重点企业发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整合本行业内的各类资源,吸引专业化配套企业,形成协作顺畅、效益高效的产业集群。对照山西省制造业十二大领域发展招商图谱,大力引进晋中“十四五”规划发展行业的龙头企业。鼓励有经济技术联系的重点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形成具有地域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提升质量 增强实力

在增加市场主体数量的同时,要增强市场主体的综合素质,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效益好的市场主体。只有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本地区的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增强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坚持市场主体的创新主体地位,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有效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依托山西农谷、国家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大力孵化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提升工程,使研发活动全覆盖。鼓励重点企业开放互联网研发平台,共享各类资源,带动整个行业技术、业态创新,构建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

增强市场主体的综合素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构建责任权利相统一的治理体系。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人员聘任机制等。鼓励民营企业依法治企,聘请或自设法律顾问,提升企业的法治化水平。循序渐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向信息化管理方式转变。增强产品品质,始终以质量为本,积极争取国际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创建、引导、延伸等专项行动,赋予品牌时代特色。鼓励企业优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成本控制管理,推行清洁化、绿色化生产。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深入贯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优化环境 助力发展

加强市场发展的分析研判。关注行业的全球发展趋势,梳理行业中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为企业提供行业发展状况。实时监测市场主体的规模、经营等指标,分析数据变动原因,为市场主体经营和地方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市场分析报告。加强市场主体的深入分析,挖掘典型案例,发现共性问题,指导市场主体避开生产经营、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绊脚石”。强化市场风险防控,建立风险预判机制,精准识别行业风险、区域风险,为各类主体提供预警服务。

为市场主体提供各类优质服务。构建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政府部门主动对接、发现需求、精准指导,提供贴心全心服务。妥善运用中小企业扶持资金,鼓励企业对接商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加强市场主体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培育企业家队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帮助企业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和国家驰名商标,提升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政府采购要向中小市场主体倾向,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范围,无论国营,还是私营,或是港澳台、外资企业,都一视同仁。科学配置合理使用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发挥要素在市场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惩治链条式知识产权犯罪。落实市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大力查处违反公平竞争的案例,保障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加强垄断行业监管,开展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治理。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系统监管、科学监管。落实招标投标法,选择最优的市场主体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以“六最”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