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县区>左权

左权县寒王乡党委率领全乡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纪实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1-07-19 09:23:46

希望田野上的斑斓画卷

在左权县的北部,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乡镇——寒王乡,该乡现有19个行政村、1.39万口人,2018年底全乡农民实现了整体脱贫。全省贫困村提升冬季行动观摩推进会、晋中市以户为基暨“双落实一达标”现场会在寒王乡召开,寒王乡的扶贫工作经验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大会上进行交流。2019年,寒王乡荣获山西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荣誉。

党委引路 绘就产业融合发展“一张图”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乡对标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立足乡情实际提出了“集中攻坚、巩固提升、全面小康”三步走战略构想,将“脱贫、提升、小康”一体谋划、立体推进,去年又制定了全乡振兴乡村经济的作战图,用脱贫攻坚实际成绩检验初心使命,用振兴乡村经济、全面实现小康践行“两个维护”。

尤其是乡党委坚决扛起抓党建、促脱贫、振兴乡村经济的政治责任,因地制宜制定产业规划,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村、企业联合发力”的思路,确定了“做优传统特色种植产业、做好新型能源产业、做强煤电铝工业企业、做大农业龙头企业、做实旅游开发绿色产业”五大类57个产业项目,为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奔小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干部带路 坚定农民增收致富“主心骨”

只有党员干部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不掉链”,广大农民才会在奔小康的路上“不掉队”。

一是打造过硬“突击队”。该乡充分发挥乡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和振兴乡村经济中的作用,组建了9支振兴乡村经济突击队,全面对接产业项目,全程服务产业项目,常年住在村、蹲在户、沉在项目一线。二是多方培养“领头雁”。大力实施“人才回归、能人当家”工程,选拔建筑领域“带头人”等6名本土优秀人才回村担任主要干部。里长村支部书记被评为山西省十大最美村官,荣获感动山西十大人物提名奖。深入开展“党员带富”行动,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培养寒王村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安庆云等35名党员致富能手,在全乡产业发展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三是管好用好“生力军”。在管理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上下足绣花功夫,以每月一封信的形式给驻村单位提出明确要求,定期听取工作队长汇报,建立干部驻村工作台账,推行第一书记例会制度,让他们在全乡的产业发展和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改革探路 培育振兴乡村经济“新引擎”

该乡党委在产业发展中牢固树立“无中生有、有中更优”的理念,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一是盘活资源,“变废为宝”。盘活集体耕地、荒山、荒坡、荒沟、荒滩等资源,大力发展种养业。如简会村利用荒坡整理建设万只湖羊养殖项目,直接带动38户农民、114口人增收致富。鹿鸣村利用取缔土小企业占地新建1400平方米的高标准养牛园区,全村114户农民受益。二是拓展规模,“变小为大”。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公司或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采取“合作社+农户”、大户带动等模式,扩大富硒优质小杂粮种植、中药材种植、养殖业规模。全乡杂粮种植面积达到5230亩,中药材种植2000亩,总投资10亿元的东方希望养殖项目落户寒王。三是创新路径,“变无为有”。在全市首家推进5000瓦农户光伏发电项目,全乡近半数农户完成安装,每户年可增收6000余元。在全省首家建成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近百名老年人享受到便捷的服务。四是政府拉动,“变农为工”。全乡组建5支生态绿化和水保专业队,吸纳农户110余户、300口人,人均增收1500元。五是延伸产业,“变短为长”。充分依托已形成的煤炭产业优势,兴办洗煤、型煤产业,发展汽修、餐饮、洗浴等服务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六是补齐短板,“变差为好”。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8条总长21公里的乡村道路、7个村3000人受益的饮水设施更新工程,为全乡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铺路 增强特色产业发展“内动力”

振兴乡村经济,广大农民是主体。该乡党委注重在思想引导上下功夫,让农民彻底改变“等、靠、要”的错误思想,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一是宣传引导。把发展产业与振兴乡村经济各项政策的宣传做到入村入户,让广大农民转变传统观念、主动作为。二是典型引导。在每个村选树5至10户示范户,用身边的人激励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三是服务引导。充分发挥农机、畜牧、科技等站(所)的职能作用,为振兴乡村经济提供全方位服务。

保障护路 提供农民梦圆小康“硬支撑”

该乡党委充分发挥资金、政策、人才三个方面的保障作用,为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提供全方位、多渠道、高质量的“硬支撑”。一是增强资金支撑。采取财政扶持一部分、银行贷给一部分、帮扶单位支持一部分、农户自筹一部分,近三年共筹集各类资金8000余万元,为脱贫攻坚和振兴乡村经济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二是增强政策支撑。加大对已脱贫的村政策扶持力度,在项目铺排、土地指标、环保建设等方面向这些村倾斜,强化发展动能。三是增强人才支撑。一方面依托市直帮扶单位,引进优秀人才,促进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依靠县人社、农业等部门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先后组织产业、创业、就业培训共计43期、3500人(次),有力地提振了全乡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出斑斓的画卷。

本报记者 李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