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理论

晋中抗战与太行精神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1-07-16 07:36:36

晋中市委组织部 晋中市史志研究室

太行精神形成于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己任、领导太行军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革命精神的集中反映。晋中作为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是党领导华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是八路军百团大战的主战场之一,是“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诞生地,在重要历史关头发挥了重大作用。

晋中是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挺进山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11日,八路军总部在晋中市和顺县石拐镇召开会议,进行坚持华北抗战的总动员,史称“石拐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以129师为主力,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并对创建根据地和如何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进行了具体部署。13日,八路军129师在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干部会议。会议决定,抽调三分之二的兵力分散到各地,与地方党组织相结合,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创建根据地。会后,师部与中共晋冀豫省委移驻辽县(今左权县),负责指挥和领导开辟根据地工作。这一时期,中共冀豫晋省委的活动重点也在晋中地区,中心任务是密切配合129师的工作,恢复、建立和改造晋中各县政权组织,成立群众团体,开展群众运动,建立抗日武装,组织游击战争,使晋中地区成为太行山根据地的基点。11月15日,129师司令部进驻辽县西河头村。刘伯承还在西河头村举办了18期游击训练班,为党培育了大量的领导干部。从此,晋冀豫三省特委干部,各县委干部汇聚在西河头村,共商太行革命根据地创建大计、共商抗日大计,在129师和冀晋豫省委内部西河头村被称之为华北的“红色之都”。

晋中对太行革命根据地的贡献

(一)历史影响大——在重要历史关头发挥重大作用。

晋中是党领导华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晋中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一批党政军机关长期驻扎,指挥八路军华北抗战。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左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左权驻扎5年零3个月,八路军总部在左权驻扎达4年零9个月,指挥八路军进行了一系列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战斗。

晋中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之一。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晋中是其主战场之一。百团大战中,八路军129师前线指挥所就设在和顺县的石拐村,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亲自部署正太铁路破击战。后行军至昔阳县沾尚镇卷峪沟村,又将此作为临时的前线指挥所进行指挥战斗。1940年11月8日,彭德怀副总司令率部进驻辽县麻田镇武军寺村,和左权副参谋长在此共同指挥了百团大战第三阶段战役。

晋中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1948年6月,徐向前率领地方部队为主的6万余兵力,连续作战一个多月,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0万之众,堪称用兵奇略,深得毛泽东的赞赏。中共中央电贺晋中战役对解放战争“整个战局,帮助极大”。这个电文是由周恩来起草,毛泽东修改。毛泽东将原文中的“帮助很大”改为了“帮助极大”,足见晋中战役的重要性。

(二)敢为天下先——在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的同时结合晋中实际勇于探索创新。

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辽县桐峪召开,并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采用“三三制”的原则,运用民主选举的办法,在华北最大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产生的抗日政权,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权建设的有益尝试和成功运用。在它的引领下,陕甘宁、晋绥、晋察冀等根据地“三三制”政权纷纷建立。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以后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建立政权作了预演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晋中是全国敌后战场开展局部反攻和大反攻最早的地区之一。晋中军民对日军展开攻势作战,在敌后战场上开始局部反攻和大反攻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43年秋。而1945年发生的和(顺)辽(县)战役,对整个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意义深远。《新华日报》(太行版)曾发表题为《和辽解放与太行区的新形势》的社论,指出“和辽的恢复,使太行区扩大了4万余人口和4000余平方华里。但和、辽收复的意义决不止此,它基本改变了北线整个形势,使我确实控制了太行屋顶,更加巩固了太行根据地,大大削弱了敌寇对我腹地的侵害,从而进一步取得了打击敌寇心脏的重要前进阵地。”

(三)牺牲奉献多——始终展现无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抗日战争时期,晋中作为八路军华北抗战的指挥中枢和重要战场,是全省牺牲最大、贡献最大的地区之一。晋中11县在抗日战争期间,人口伤亡305239人,财产损失总计2014.33亿元。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晋中壮烈牺牲。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根据地发动“第二期驻晋日军总进攻”,妄图消灭八路军统率机关。25日,转移至辽县十字岭一带的八路军前方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近万名人员,遭到“扫荡”日军的合击,左权在指挥总部直属机关等突围时英勇牺牲。

抗日战争期间,晋中各县群众踊跃参军参战,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晋中11县参加抗日武装的人数达到3万以上。各县还成立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民兵等地方群众武装力量。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后,晋中六县共出动4批、14557名自卫队员参加作战。仅在第一阶段战役中,晋中地区破路、参战民众就达7万余人。广大妇女也在地委和各级妇救组织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军队支前参战。如榆辽战役期间,榆社县妇女组织了担架队、慰劳队、破路队,参战人数达300人以上。榆次、太谷、寿阳、平(遥)西、和(顺)西、昔(阳)西六县妇女在3个月内为前线将士制作军鞋3万余双。在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支前运动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纯朴而勇敢的无名英雄——太行奶娘,为了革命后代她们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乳汁。像刘伯承之子刘太行、左权之女左太北、邓小平之子邓朴方,都是在太行奶娘的哺育下度过艰难岁月的,他们都对太行这片热土有着深情厚谊。1994年4月13日,邓朴方到左权云头底村探望奶娘,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太行山的儿子。”还有不少太行奶娘为保护八路军的孩子,英勇的献出了鲜血和生命,据不完全统计,仅左权县就有12名奶娘和家属因此而牺牲。

解放战争时期,晋中是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后方基地。作为老解放区,晋中从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全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为全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晋中人民全力支援上党战役、配合主力进行汾孝战役、支援正太战役、临汾战役、太原战役等。在解放战争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时刻,晋中又抽调一大批干部南下、北上,承担接管新解放区的任务。晋中的外调干部到达新解放区后,发扬老区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为新解放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弘扬太行精神的现代启示

启示一:加强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加强党的领导都是必须坚持的政治要求。抗日战争时期,斗争环境异常艰苦,但正是因为有了党的领导,太行军民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命运、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确立了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思想。这是从无数次胜利中得出的宝贵经验,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启示二:践行群众路线是推进各项事业的力量之源。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跟党走,究其根源正是因为看到了共产党人是真正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共产党人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为代价的无私奉献精神,唤醒了广大群众的斗争精神。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看到的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和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这种无形的宣传效应是巨大的,也是最有效的。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时候,执政党的作风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要使中华大地风清气正,作风建设就永远在路上。

启示三:始终保持奋进姿态是成事之基。保持知难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当前,山西各级党组织要继承和弘扬太行精神中的智慧和力量,按照省委决策部署,躬身入局、狠抓落实,切实把干部群众的昂扬斗志转化为推动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磅礴动力,满怀信心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历史使命。

执笔人:郭彩霞 张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