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下载

  • 微信关注

当前位置: 理论

关于石拐会议与洛川会议 继承接续关系的调研报告

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1-06-18 10:55:16

李 波

石拐会议在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对抗日战争领导权的确立,全面敌后抗战的战略转折等三方面与洛川会议有明显的继承接续关系。

一、洛川会议和石拐会议的基本情况

(一)洛川会议。洛川会议制定了一条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针锋相对的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意义深远。

(二)石拐会议。1937年11月7日到14日,中共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八路军总部、第129师分别在和顺县横岭镇石拐村召开了四次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确定的战略方针,实现了抗日战争由单纯军队抗战向全民抗战的转变,八路军由运动战为主向游击战为主转变,拉开了人民战争的序幕。

(三)承接关系。石拐会议从根本上实施洛川会议确定的在日军占领区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广阔的敌后抗日战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系列决策。

二、洛川会议的部署决策没有全面彻底落实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毛泽东主席在发言中,力主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后来的抗战实践,证明了毛泽东主席的正确。但当时不少红军将领对战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打一些大仗。出师山西后,毛泽东主席对前线指挥员能否贯彻“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并不放心。为了提醒前方指挥作战的领导人,毛泽东在9月下旬连续5次致电华北军分会。

(二)客观原因。一是保卫山西的需要。日军进攻势头极为迅猛,如果不予以遏制,这不仅对全国战局不利,也对我军在山西战略展开极为不利。二是国共合作的需要。我军一系列伏击战,基本上都是以国民党的忻口会战、娘子关战役为中心的。三是鼓舞全国的需要。当时全国对抗战信心低落,平型关等一系列胜仗切实发挥了这样的作用,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使全国军民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总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我党的对日军事战略转变目标一时难以实现,这就成为石拐会议必须解决的重大议题。

三、石拐会议与洛川会议一起完成了全民抗战战略的伟大转折

(一)深化具体化了洛川会议坚持党的领导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这一制度。抗战初期,由于蒋介石阻挠,八路军内没有设置政委,只是设立了军职与参谋长相同或略低的政训处主任。为全面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37年10月,中央军委根据前方朱德、彭德怀等同志建议,决定八路军各师恢复曾一度取消了的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部名称,并决定成立军委总政治部。1937年10月28日,正在和顺县马坊镇的朱德联合彭德怀、任弼时、邓小平下发了《关于八路军三个师政治委员的委任令》。听党指挥凝聚的是信仰,铸就的是军魂。石拐会议进一步重申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制度命令,切实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分兵之后,迅速发展壮大的八路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深化具体化了洛川会议党对抗日战争领导权这一优势。是不是具有抗战的领导权,主要取决于战争胜利的三个因素:

一是抗战的政治主张。我党的抗战的政治主张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指导方针。毛泽东主席在洛川会议上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敌占区和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山地游击战争的战略思想。和顺石拐对八路军分兵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部署。随即,八路军三个主力师向山西四角发展,抽调大批干部和分队,发动群众,开辟新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

二是抗战的组织形式。统一战线是我党提出并极力推动形成的。洛川会议上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第十条就是抗日的民族团结,石拐会议开启全面开辟敌后战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序幕,真正形成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全民抗战形势,使得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由小到大,由间接到直接,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中流砥柱”。

三是抗战的战略战术以及在抗战中的作用。洛川会议是八路军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战术,石拐会议“是八路军开始全面实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标志”,它的战略转折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战略上,我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进入以游击战为主的新阶段。在战术上,八路军主力化零为整,分散各地,深入群众、发动群众,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在效果上,随着战略形势的发展,我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了60%以上的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消灭了日伪大量的有生力量,也为正面战场能够坚持下来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深化具体化了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这一战略举措。洛川会议上党中央提出担负起开辟敌后战场,创立抗日根据地,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战略任务。“石拐会议是八路军着手开辟敌后战场的标志”。曾任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李蓉认为,石拐会议有四大功绩,分别是“认真贯彻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具体部署了华北抗战的战略调整”“致力于开创华北抗日游击战争新局面”“具体部署华北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承担着中国抗战“半边天”的任务。敌后战场的源头在哪里?应从什么时候算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阮家新认为“还是要从石拐会议算起”。

四、石拐会议精神挖掘中的一些问题

(一)在地方历史研究上专业化程度不够。把石拐会议具体的详细情况搞清楚,可以弥补地方甚至高层党史、军史研究的不足。

(二)对石拐会议具体事件研究不够精准深入。对这一事件的研究还不够,仍需要继续深入下去。对于石拐会议的起因、具体过程,详细内容、最后结果、重要作用历史意义,对石拐会议认识和评价等许多问题,都有待于深入研究有更新的发现和更新的认识。

(三)对石拐会议涉及的重要人物研究不够完善,相关资料陈列布展相对缺失。石拐会议上,朱德总司令等领导同志传达上级指示、部署部队行动,坚决果断,有突出的表现。第129师刘伯承师长汇报《军分区划分方案》,详细合理,也给人深刻的印象。这些重要人物的行动,给石拐会议事件增添了鲜活的生动材料,提高了事件的历史价值,增加了可信度。但是,由于历史研究工作的疏忽,已经使许多重要人物的情况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出现对相关材料比较陌生的问题。

五、用好用活石拐会议精神和遗址资源

(一)组建研究队伍。和顺县委组织部已经组建了石拐会议课题研究组。下一部,要引导激励课题组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二)发展特色文化。石拐会议是发生在晋中当地的重要历史事件,具有唯一性。同时,又留下了一批珍贵的革命旧址,形成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革命旧址,维护好它的本来面貌,及时修复损坏的部分,就是保护当地特色文化的资源。对于“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应完善陈列研究、文物保管、群众宣传基本业务体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举办高质量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此外,还可以围绕石拐会议这个主题,举办报告会、文艺演出、影视播放、图书出版等,结合当地其他特色文化,开展绚丽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吸引更多的观众。

(三)建设配套经济。创造新的优势围绕石拐会议文化的开展,充分发展旅游业,建设有本地特色的民宿“太行人家”。发展打造各种红色和历史景观,对外吸引投资开发新的项目,推动经济发展。

(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特别要用好抖音等网络媒体和“网红”等新媒体直播人群进行广泛宣传,举办各种展览进行专题宣传,可以组织多种纪念活动、报告会研讨会进行深入宣传,可以举行形式活泼的文艺演出进行文化宣传,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游园、游艺活动进行娱乐性宣传等,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旅游参观,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当地的文化、经济建设,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晋中市人社局)